很多管理者,尤其是做质量管理的人,往往喜欢用这种基于数学和物理的规则:我们的合格率能达到98%就不错了,能达到97%就可以了,因为别人都是 96%。
我现在问大家, 99.99% 和97%的合格率,哪一个更好一些?显然是前面的。 但99.99%的合格率就真的合格吗?
—1—
要从客户的角度要求质量
假如您请了朋友去一家特色餐厅里吃饭,您特别推荐某道菜,朋友也期待许久。
可是等这道菜上来以后,朋友不让我们动筷子,因为他在菜里发现了一根头发。
于是叫来了服务员,小姑娘憋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餐厅的经理随后出来打圆场,说我们半年才会出现一次不合格菜品,你们一来就碰上了。
并且强调,别家餐厅的合格率可能是99%,但他们的合格率是99.99%。
当时您们都微笑着不说话,经理慢慢紧张起来,解决方法从换菜到打折,再到送水果,最后提出要给我们办理会员金卡。
我们在自己企业内部,觉得99.99%的合格率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当你站在客户的角度想,只要你上来的这盘菜是不合格的,之前强调的合格率就没有意义,客户会觉得自己花了钱最后却吃到了不合格的菜品。
然而,现在很多企业并没有为客户着想。
比如像手机类企业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越来越像时尚业。
很多手机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不管自己的设计成不成熟,总是先投放市场再说,实在不行就推出二代三代进行弥补,最后不行就召回。
在我们的工厂里,不断地返工,不断地报废,不断地修修补补,这些现象总是存在的。
如果把我们的工厂当成一个医院,再进行具体的细分:把企业中的人员分为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妇产科医生等。
这样一比较,我们简直吓坏了。
现在不妨想想,我们是病人,听到医院这样承诺:我们的医生、护士都是普通人,不是神,当我们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不小心落在你们肚子里的时候,不小心把你的好胳膊截掉的时候,千万不要介意,因为我们是人啊,是人就会犯错。
如果医院是这样的,我想人们再也不敢去寻医问诊了。
—2—
合格率99.99%的真相
以英国为例,他们预期的“可接受的质量水平”AQL =0.9 999,因此,必然要因随后不断的“修修补补”而付出沉重代价。
因为0.9999意味着:
- 英国人每个月要喝5分钟不安全的饮用水!
- 伦敦国际机场每周有两次不安全的飞行着陆!
- 英国每年有2万张错误的用药处方!
- 每月有50名初生婴儿被医生或护士掉在地上!
- 每天有2.2万张支票被银行出纳员错误支付!
- 每月有500例操作错误的手术!
- 每个人每天会有12次心跳骤停!
......
倘若医院也遵循99.99%的合格率,这意味着什么?
接生100个宝宝,大夫可以“不小心”掉到地上一两个,并且家长不应该生气,因为大夫们的行为完全能够满足合格率的要求。
这么做可以吗?
大家想想,扮演两种不同职场角色的人,一个标准是差不多就好,另一个标准则是零缺陷。
在工作中究竟采用哪个标准,这是与诚信和责任相连的两种管理哲学的选择:是选择“差不多就好”的数量哲学,还是选择“零缺陷”的质量哲学?我门需要扪心自问。
曾经看到一家非常大的医院,一进医院的大门,就能看到墙上贴着一个警示:医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这句警示后面还有一句话,意思说一旦病人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请不要埋怨医院,请找保险公司处理。
还有一家医院,门口贴着醒目的大字:你把生命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心负责。
两相对照,如果你是一名患者,在这两家医院的医疗水平接近的前提下,你会选择去哪家医院看病呢?
AQL的真正意义,就是在我们开始工作以前,就承认我们将生产出有缺陷的东西。
让我再重复一遍,所谓“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就是在还没工作以前,就承认我们将生产不完美的产品。
因此,AQL不是一种管理层的标准,而是一种维持现状的决心;它不是让管理者设定标准,而是让操作人员设定标准。
—3—
零缺陷的质量哲学
克劳士比:“人们总是认为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不仅接受错误,我们还预期它发生,不管是设计电路、电脑编程、制作文档、会计录入或者是装配零件,我们都不在乎犯几个小错误,而管理层在规划的时候也预期这些错误的出现。我们始终认为人类天生就是会犯错误的。”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当你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时,觉得很多问题都可大可小;但当你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看的时候,往往会吓出一身冷汗。
所以零缺陷准则,实际上就是让你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你说到做到了吗?做到自己的承诺了吗?
做事就是做人,零缺陷就是让整个组织都要有诚信,当然前提是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有诚信,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