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2162期【精益生产咨询】公司强调流程,而员工却很反感? 发布时间:2023-03-21        浏览:

公司强调流程,而员工却很反感?


【精益生产咨询】导读

 

所谓流程,不过是利用众人的智慧,搞清楚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然后把做事的方法固定下来,后面大家都跟着这种最优的方法操作罢了。

 

01

 

一位企二代,在基层历练了几年以后,已经逐步开始全面接管公司。

在基层历练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员工们都不愿意出差,这导致与客户的对接往往都不是很及时,不管是前期的市场资讯还是后期的服务质量都有所脱节,给公司的口碑和效益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不愿意出差,那就是报销难。员工出差回来报销,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都有可能。

于是,他就选择了帮员工解决报销难的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员工的这个实际困难让公司展现出新的气象,同时又能强化公司的市场关系。

经过改善,几个月过去报销周期虽然略有缩短,但是离大家期望的却依然很远。他发现公司明明有线上审批流程,但是财务工作方式老派,依然要求各级审批领导都在发票上面签字。

找过领导签字的都知道,领导一般都很忙,找三四次都不在办公室是很常见的事,万一遇到领导出差,等上十天半个月也不奇怪。

于是他下令取消线下签字,只要线上审批流程通过就行但是线上审批依然比较慢,很多领导依然是拖了好几天不签。

为此他又要求报销审批节点不超过24小时,否则就考核。但这次他的命令却不好使了,因为各级审批人员都有自己延期的正当理由。财务人员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忙着做账开票,加班都做不完,哪有时间来给你们审核报销;业务领导说,我出差在客户那边,白天开会晚上陪吃陪喝,回到酒店都昏昏沉沉了,别的业务流程能处理就不错了,报销这些小时就回来以后再说吧。如此,事情就搁置那里。

 

02

 

这就是典型的流程问题

整个流程的节点:报销发起人→部门领导审核→会计审核→财务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出纳执行打款。乍一看并没有太多问题,和绝大部分公司的报销流程都差不多。

 

首先分析这个问题:

这个流程的客户是谁?换个说法这个流程是为了谁服务的?”

“没错,流程的顾客就是报销者,所以我们在流程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那报销者的诉求是什么?”

“第一时间拿到报销款!”

“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拿到报销款?”

“领导审批时间太长了。”

这个流程需要4个人审批,部门领导、会计、财务总监、总经理,大家觉得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真正需要审核其实只要这名会计就行了,其他人都没有必要。要判断有没有必要其实也非常简单,思考一下每个节点上的领导审核什么,就知道了。

“部门经理主要是为了确定员工的出差真实性。”

报销必须要经过总经理,主要也是考虑控制风险。”

其实让总经理审核,只不过是让领导来分担责任罢了,万一将来出了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不是总经理都已经批准了,但这对于风险本身根本一点帮助都没有,总经理也不可能花精力在这种事情上。其实这个流程只需要会计审核就行,财务总监如果觉得自己有必要复核再把一道关那就保留,但其他领导根本就不需要审批,而总经理与业务部门领导,往往又是最难找到人的,你们把这些没有必要又很难找到人的领导都拉进流程里面来审核,才是导致报销慢的根本原因。

“那万一有员工恶意报销一通跑路了怎么办?”

“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完善我们的流程来规避风险,例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额度,3000也好,5000也罢,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超过这个额度流程就变成了先审批后打钱,没超过就可以直接打钱。”

“那如果一个分多次进行报销呢,一天内提交了10次,几万块钱就直接出去了。”又有人问道。

“那还不简单,规定每天的报销频次不就行了,每周只能免审批报销一次,超出就要先审批。”

 

程框架梳理得清清楚楚,最后定出来的流程如下:报销者提交→出纳付款打钱→会计审核→财务总监审核。然后为了控制风险,财务总监决定前期还是要100%审核,但是因为改成了事后审核,员工依然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报销款。同时报销流程要求和出差流程进行关联,避免出现真实性虚报,又将单笔金额控制在5000以内,避免数额虚报带来的风险。

 

这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通过这样简单的流程优化,就得到了妥善地解决。

 

03

 

为什么我们的流程总是做不好?

 

在很多的企业都发现基层员工一听流程就烦,甚至想要骂人,认为那就是一堆不干活的人,专门弄出来一套东西来为难干活的人,借此体现自己的价值。

 

而在管理层那边,又总是容易听到另一种说辞,认为员工能力素质不行,总喜欢不按流程违规操作,导致公司管理两层皮,企业管理能力与效率一直上不去。

 

出现这种问题,最常见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

 

搞不清流程的服务者

01

 

太多的企业在流程设计的过程中,总是关注领导想要什么,错把领导当成服务对象,却忽略了流程真正的使用者(一线业务人员)他们想要什么。

 

这就导致很多流程在设计出来以后发现领导看了很满意,但是一线业务人员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销售人员好不容易拉来业务,结果内部一堆流程评审下来以后,客户早就等不及跑了。

 

所以在流程设计之初,一定要充分考虑流程的使用者,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一定要围绕着他们的需求来策划。

 

依赖增加人为审批来控制风险

02

 

流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业务合规,控制企业风险,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如何控制风险,方法选择就很重要。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是采购的定价流程,公司都担心采购吃回扣价格报高,于是每次定价以后都要经过成本会计来审核,成本会计收到报价后经过一大通计算最后给出一个意见,经常需要多轮协商,流程退来退去。

 

但是试想一下,是不是可以让成本会计的工作提前,在采购定价之前先根据市场行情计算出一个标准成本价,只要采购谈的价格在标准成本一定的偏差范围内就给予认可,那后面审批过程中扯皮的过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

 

所以在流程设计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增加的审批节点,都要问一问,需要这个节点审什么,能不能通过过程要求去替代。

 

控制风险最好的手段往往不是增加领导的审批节点,而是把规范要求融合到业务流程的过程当中去,形成标准的输入、输出,自然而然就控制了风险,减少了来回扯皮的过程。

 

企图一劳永逸一成不变

03

 

一个非常精妙的例子,公司流程就像人穿的衣服,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应该发生变化。市场环境变化了,就像一个人从夏天到了冬天,若还是穿个T恤就会感冒;内部规模增长了,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再穿童装就会穿不上一样。

很多企业企图通过一次改革、一次咨询就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

 

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反感流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流程的适用性。

 

写在最后

 

 流程听上去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因为无论有没有流程,事情总是要做的。

 

所谓流程,不过是利用众人的智慧,搞清楚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然后把做事的方法固定下来,后面大家都跟着这种最优的方法操作罢了。

 

只要在流程设计的时候能够充分思考前面的3个问题,那么最终设计出来的流程,一定不会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