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咨询】导读: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国际产业竞争博弈焦点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主要释放点。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确保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已发生趋势性改变,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以下5个方面受到的约束显著增强:一是生态环境恶化和“阀值”效应对生产力、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二是基础科学创新能力弱,成果应用接近上限导致增长潜力收缩;三是平衡经济增长与稳就业、保民生的难度加大;四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衔接不紧密,金融资产空转现象突出、实体产业发展难以摆脱“资源诅咒”带来的压力;五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动荡与不确定给产业链与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大向高质量转型的难度。
新世纪以来,智能化技术大发展与绿色约束的倒逼机制为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并将经济逐步导入一条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提供了巨大机遇。未来可从五个方面全面发力,把新发展理念与新要求融入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
第一,注重产业链的竞争与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整个世界经历一轮高速增长黄金期,经济发展已由相对短缺进入过剩时期,受发展要素成本上升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双重挤压,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拓展需求从而赢得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基于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形成竞争优势,培育、巩固和承接支柱或重要产业集群日益成为维护产业发展稳定性与成长性、防范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双重挤兑、应对冲击的可靠方式。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支柱产业集群,并确保产业体系结构的多元化支撑成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持发展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效率增进为目标加强要素、模式、方式与成长路径的互补与协同力量,提高整体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精准对接供需状况的产业融合态势正以现代农业的接二连三、金融与实体的双向协同、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互联网+”的深度渗透、生产与服务的对接等方式重塑现代市场的竞争方式。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第二,重视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城乡平台支撑。
交通工具与智能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时空格局,流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双向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信息、技术与人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模式,从而对产业成长与结构化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大批数字化平台类服务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不仅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增长力量,而且也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向政务、交通、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渗透改变着传统生产力空间的格局和效益。以城市与乡村为主体的空间载体,通过品牌打造、创新生态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增强汇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先进要素,增强发展潜力正成为谋取地区产业发展核心优势的重要手段。
第三,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引领。
在存量竞争变得异常残酷的时代,以更高科技含量的新组织、新业态去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扩大需求增长,努力将之转化为未来发展主导产业并通过补链成群和关联效应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夯实国家经济发展后劲、谋取发展制高点的主要途径。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等发展新要求的提出和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发展的要求,意味着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体系会更加注重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高,发展新动能必将主要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以智能产业、新能源与智联网汽车为代表的先驱产业,正在深刻改变整个市场的需求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批数字经济示范区、智能制造示范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与生产线和高水平的大数据智能平台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整个制造业体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强有力地引领和引导着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第四,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新旧发展动能的转变。
随着要素积累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萎缩,基于创新驱动寻求发展空间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以信息技术、新能源革命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运用,不仅推动传统制造业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改造、产品升级、技术增值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也通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直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组织。现代知识与技术获取方式变得更复杂,创新模式向网络化、全球化、系统化和协同化发展,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产业发展的要素流动性越来越频繁,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思维、技术、资源等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相互融合与促进,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手段实现新旧动能间的转换,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迈进。争夺领军与高端人才与研究团队、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培育现代产业队伍正成为新时代企业谋求核心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
第五,关注产业结构优化的绿色低碳和民生导向。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框架,旨在扭转自然环境退化、承载力与生产力降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生态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等发展要求通过日益严格的生态约束倒逼企业成长模式与发展方式变革,以材料替代、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生产方式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共享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更优质和节能、节地和节材的新材料产业投产与达产,环保装备、工程和制剂产业的大发展,强有力地冲击着现代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参与感与获得感的增进。以医疗、康养、文旅等民生产业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迅猛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撑基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使发展进程中的人类福祉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