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1103期【精益生产咨询】TPM设备管理解决成问题的七大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28        浏览:

【精益生产咨询】导读:

设备管理的范围及内容涵盖丰富,包括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直至更新的全过程科学管理。所有这些设备管理内容都与设备成本相关联。

TPM设备管理解决成本大问题的七大方法

 

设备成本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涉及采购和使用成本,就国内企业当前主要的运作模式而言。按照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论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设备采购成本的管理一般由建设系统的工程管理部门承担,设备使用成本的管理一般由生产系统的设备管理部门承担,这使得总成本的全貌难以被完整认识,不利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一贯制成本控制。

2、设备采购可通过新建工程、改造工程或改善维修等多个费用渠道实现,有些还可能存在多个采购渠道、采购方式,不利于对设备供应商的整体管理和评价。

3、设备采购成本由于一次发生金额较大,较易为管理者重视,而作为日常运营长期发生的使用成本的控制理念,较难受到全面的重视,尤其是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全成本控制模式,由于涉及多方面的管理问题,难以强势推进开展。

4、成本归集方式一般更注重从生产工序成本考虑,难以细化到各主要设备单体,同时从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考虑,难以同时满足生产成本管理和建设成本管理的双重需求,给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全成本管理带来相当的障碍。

说到设备全面成本管理,就离不开设备管理。针对上述倾向性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或改善的现状,如何充分发挥设备管理的作用,控制好设备成本,以降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的当务之急。

现代企业一般采用设备综合管理来实施对设备长远、全面、系统的管理,力求设备使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利用效率最高,从而为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包括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方面的措施。本文以下就如何充分应用设备综合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控制设备成本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综合管理与日常微观管理相结合

设备管理部门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对全厂性设备进行掌控,同时必须强调这种掌控来源于厚实的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按生产单元,以设备综合管理人员带动设备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以实现建立在设备使用现场管理基础上的设备综合管理,使设备管理牢牢地扎根于生产现场,及时、贴切地服务于现场,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组织相关的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虽然从管理层次上来讲,管理是分级的,但同时管理实施是互动的,设备综合管理者在其中应起到上通下达,过滤、分析信息,制定措施,落实及评价措施等综合管理的功效。建立在设备使用现场管理基础上的设备综合管理,为设备技术指标的规范统一化、标准合理化、选型经济化提供了管理的可行性。

TPM设备管理解决成本大问题的七大方法

 

二、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包含着设备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目的在于获取技术与经济双重指标的最优化成果。

设备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紧密结合,要求获得设备采购价格最低,设备使用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设备综合管理技术包含着要利用好设备生命周期特点。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即生产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的经济任务就是以合理的技术标准取得最低的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即按下列公式计算的设备总成本最低。

设备总成本=设备生产费十设备使用费,其中:

设备生产费=设计费+制造费(或购置费)+储运费+安装费

设备使用费=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残值费

为使设备管理工作中能充分体现经济效益的权重,同时应当在设备评价指标中加入设备经济指标。

一般来说设备按照运动形态可分为物质运动形态及价值运动形态,前者即设备的技术管理指标内容,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后者即设备的经济指标内容,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

设备管理要取得两个方面的指标内容都获得良好的状态,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三、选型、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备形成的主要过程有设备选型、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至使用。对整个形成过程的控制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成本,即设备全生命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简称TCO)。对设备费用的控制,要强调从设备TCO着手,尤其对工程的主要设备。TCO的成本组建的原则是与设备全生命周期相关连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成本、运营成本及维修成本等。

设计、制造不能只顾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环保性、安全性及节能性等。要熟悉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条件,要考虑到设备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使研制出来的设备符合用户要求。在设备制造出厂后,研制人员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用户应及时地把安装、调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向设计方、制造方进行信息反馈,以利于改进设备的设计。

初期采购时获得的最低采购价并不等于企业获得了最低的设备使用成本,如设备的维护率高、维护费用大、使用寿命短等,也导致设备的采购成本加上使用及维护成本,即总成本可能高于初期采购成本较高的设备,所以企业应从设备形成的整个过程,即选型、设计、制造与使用统筹考虑设备的选用问题。

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四、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生产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为生产服务。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变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当企业经营方向转变的时候,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方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

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和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五、设备管理与工程建设相结合

设备管理如果单从保障生产设备正常运营的角度来看,仅是工程建设交付生产使用的后道工序,但如果从工程建设的根本意义出发,工程建设是为生产服务、是提供生产力的,而设备管理直接影响这种生产力的效率,所以设备管理向工程建设阶段延伸就不难被理解了。

设备管理对钢铁企业已有工艺设备的运营状态评价,可以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工艺配置优选方案;设备管理对设备供应商服务状态评价,可以间接作用于设备采购竞标商的优选方案;设备管理运营成本的数据积累,可以指导设备采购价格的整体性考虑方案;设备管理的一贯制理念,可以保障设备终身管理的需求。

六、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企业对现有生产单元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中,只有把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现有企业耗费高、能耗大、质量差等弊端。另外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延长设备寿命和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这是因为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日益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渐增多,修理费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周期愈来愈短。

所以在设备维修中,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正确处理设备维修与改造关系,把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检修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代替技术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零部件:一方面对陈旧落后、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按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的设备。

七、技术开发与人力开发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管理(一生管理);二是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参加管理(全员管理);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管理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讲到根本,设备管理靠人,靠人对管理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所以要非常强调设备管理中管理技术的开发及人力的开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向着大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及结构复杂化等特点发展。为了搞好现代化设备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现代设备管理本质上是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结合。

面对现代化的生产装置和复杂的设备,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懂(懂设备机理、性能等)和会(会操作规程、常规维护等);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设备全过程综合管理:工程设备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而且要对引进的外国先进设备,在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

企业必须围绕技术结合人力开发的目标,对相关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长期的、多层次及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研究,积极组织国内、外及部门之间的技术与经验交流。对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设备管理水平同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