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了供应链政策的大红包。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继2016年11月商务部等10部门印发《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消费促进、流通现代化、智慧供应链”三大行动之后;2017年8月商务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十七个重点城市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之后,国家对供应链发展推出的第三次重磅政策,也意味着中国供应链即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覆盖农业、制造业、流通业、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全球供应链六个方面)和六大保障措施(包括政策环境、试点示范、信用和监管、标准体系、人才培养、行业组织六个方面)。
1
中国供应链竞争能力偏弱
近些年,因为网购盛行,制造企业、品牌、电商、物流、采购、快递等业态融合交织,不断创新,给消费者的感官是中国的产业转型迅速,貌似供应链上下游能力已经很强大。
但事实总是残酷的。根据美国盖特纳给出的全球供应链25强名单,中国除了联想从2013年进入25强蝉联至今外,其他没有企业能参与到此种程度的竞争。虽然参比条件受西方供应链参数标准的差异影响,对中国企业来讲并不太公正。但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握着知识产权和产业资本的主导权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目前仍处于供应链低地。
2
3年培养百家供应链顶尖企业
这让中国面对未来的国际竞争十分被动。就拿制造业来看,看着国内产业链是完整的,但参考苹果等企业在国内的代工厂,很大部分企业存在两头在外的情况,上游采购在海外,下游销售在海外,而中国企业从供应链中的获益相对微小。
《意见》开头就为供应链作出明确定义:“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目标也非常坚定,到2020年培育100家全球顶尖供应链企业,目的是要让我国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这点意味着,第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都有可能登上世界舞台,顺势成为供应链的明星企业。
为了达成小目标,《意见》发布了6大重点任务。
1
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推现代化升级
任务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供应链问题,消费者感触应该是很深的,我们去超市、菜市场买菜,都是自己挑选,一堆菜被挑的七零八落。但美国超市买菜基本都是被打包好的一个个精装蔬菜,同种蔬菜之间没什么差异。
这就是受中国农业小农生产模式影响,缺乏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农业供应链问题表现在生产种植的上游。
由此任务中要求的“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就显得非常对症。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达成土地等资源整合,再融入到二三产业,借助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升级。
而科技水平和安全追溯能力提升,与供应链的智能化、可视化息息相关,能保障流通上的质量和售后。尤其是目前难以突破瓶颈的生鲜冷链,受前端标准化、初加工的影响,难度系数和成本将大幅度减少。
2
制造业:发展可视化、智能化 制造业协同成关键
任务二的重点在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
制造业的变革问题,可以联系阿里的做法,电商和移动支付等技术带来了生产和服务的巨大变化,而阿里顺势提出新零售、新物流。观察其全盘动作,合作银泰、苏宁、百联、三江……推出盒马鲜生、天猫小店、门店发货……再到增持菜鸟续投1000亿,新物流已经不仅仅是物流问题,也不单纯是流通问题,而是物流衔接生产制造和流通零售,未来其网络化服务或将延展到新制造的供应链服务。这或许就是大企业的前瞻性。
回到《意见》重点,该任务的关键词在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协同化是基础和主要内容,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意味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强大的议价能力,意味着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极大提升。而在此基础之上的服务化增值服务、关键节点可视化、各环节智能化都是在辅助这种协同。
3
流通业:生产和流通融合 提升整体竞争力
任务三是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这要求从批发、分销、零售、物流之间的资源整合、供应链协同。
目前中国市场上存在两种供应链力量,一种是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闭环直营,纵向一体化服务集约形态,另一种以菜鸟联合通达系、银泰三江等为代表的开放集群,横向一体化生态集群模式。
因为这些大企业的存在让中国流通创新走到了世界前沿,但中国零售市场依然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讲,本身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是必须的,再由此衔接流通和上游生产,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最终提升的是整体供应链服务水平。
4
金融业:谨慎供应链金融 服务实体是关键
任务四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
市场上已有不少企业把目光放在了供应链金融领域,但供应链专家宋华也曾提到,存在不少企业仅仅看到了其金融属性,而忽视了服务实体企业的双向作用,供应链金融终究还是要脱虚向实,与实体产业双向联动。
《意见》用“积极稳妥”这样的词汇指导供应链金融方向,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对此的谨慎性,对金融风险防范会十分看重。企业在发展时需要特别注重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的意义。
但对中小微企业是好消息,这意味政府在鼓励加快建立大数据供应链分析和应用平台、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相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目的就是为数量庞大的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从而平衡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服务能力。
5
绿色供应链:绿色发展 逆向物流延伸生产者责任
任务五是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
这里面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是制造业上建统一的绿色标志、认证、标准;第二是在绿色流通上注重节能技术、节能设备、绿色包材等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和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的绿色标准。第三是建立逆向物流、建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这种废弃物不仅仅包含了电子电器、蓄电池等常见回收项,还着重点明的包装物,联系这两年随着快递订单量日益上升带来的快递包装垃圾困境,未来生产者的责任或将延伸,为社会环境压力分担一定的回收、再利用责任。
6
全球供应链: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助推一带一路
任务六要求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据悉,2012年美国就发布《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将供应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德英法日等均有自己的供应链战略。供应链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层面,供应链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
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是这次《意见》的一大亮点。但真正重要的是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的制定。搭建全球供应链网络,参与海外合作、建设海外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供应链配套只能让企业成为参与者。而“一带一路”战略给掌握话语权提供了契机,沿线国家形成供应链利益结合体,各国间的人员流动、资格互认、标准互通、认可认证、知识产权等能让这个整体在供应链竞争中更为主动。
《意见》提出六大保障措施:一是营造良好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三是加强供应链信用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推进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五是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六是加强供应链行业组织建设。
成为首批示范 或将掌握后续竞争更多主动权
《意见》发布了六大任务,为保障任务完成,《意见》给出了很多支持和便利。六大保障措施中,①首先注意把政策支持放在了首位,预计接下来给出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会让企业受益良多;②第二,试点示范上,成为首批试点,就有极大的机会发展成目标中的百家顶尖供应链企业,这在后续国家树立国际供应链地位后,对国家参与规则制定有经验参考意义,也能积极参与制定国内供应链标准等。③第三是推进供应链标准体系放在了后面,这或也是相关部门在给予试点企业充分的试验机会,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市场的标准体系。
政策优惠占首 创新和技术企业成优惠支持重点
最后提一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实在措施:①鼓励社会资金设立供应链创新产业投资基金;②符合条件的供应链相关企业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可按照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符合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外包相关政策条件的供应链服务企业,按现行规定享受相应支持政策;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供应链科创研发中心;④支持建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公共服务和监管平台;⑤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