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打造柔性快速生产供应链 发布时间:2017-07-01        浏览:
 

目前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已经在着手改造自己的供应链,但还是面临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订单模式与工厂不匹配的问题。一般来说,500人以上的工厂,是不会做2000件以下的小订单的;100~500人的工厂,600件以下的订单不做,且面料质量不稳定,小单还要加价超过50%;100人以下的工厂,面料质量和工艺质量都更加不稳定,小单加价也大于50%;而批发商和档口的货,通常不能符合店铺和品牌的定位。 

有些卖家是有自有工厂的,在实际的供应链改造中也存在难点。首先就是成本高,生产准备时间的增加。每次换一个新的款式,生产线都需要进行机器调整、缝纫线更换、甚至机器挪位。大批量生产,通常每月换1次款式,而柔性生产,每天甚至每半天换1次款式,假设每次换款的生产准备时间相同,小多快因为频繁换款,增加了生产准备时间,减少了实际生产时间。所以,设备及人员投入不变情况下,改造后月实际产能下降,均摊成本会上升。 

面料均摊成本也会上升。举例来说,假设一个染缸容量是500公斤,如果要染20公斤面料,需要的水、电、染化料、时间、人员工资都完全相同,这些成本均摊到500公斤,和20公斤上,显然柔性供应链的均摊成本会上升。 

另外,由于工人不熟练,日均产量也会下降。假设一个工人做同一个工序或产品,要做到第1000次,才能到达学习曲线顶端,小批量订单的订单量一般都小于1000,那么工人做衣服,基本都处于学习阶段,效率低,日均产量下降。如果工人工资采用「计件制」,他们不愿意做小批量订单。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改造供应链,打造真正适应卖家订单模式,又达到小多快柔性需求呢?

集中-分散-再集中

如何集中?集中分三块,首先是集中原材料的种类,在有限的原材料种类里做出无限款式和风格;第二是集中原材料采购供应商,集中且批量采购原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集中到一个或者几个供应商后,能够确保质量稳定,而批量采购能降低原料的均摊成本;最后是集中订单到核心供应商,这样能够形成小订单大总量,吸引工厂进行生产柔性改造,使得分割、裁剪工序相对集中。 

接下来是如何分散?先是设计分散,不仅能够在有限的原材料里设计更多款式风格,还要在同样的原材料基础上,在颜色、款式、花型、风格等方面推出多款;二是组装、缝制环节的分散,以此实现小批量、快速反应、快速生产;三是多款式分散试销,这样小批量的市场试验,能最快发现畅销款并迅速补单。 

再集中指什么?指的是集中包装,集中验货,集中火力推广畅销款,以及集中尾部。 

生产现场的「柔性改造」

首先是将生产流水方式,从「大批流水」改造成「整件/单件流」;生产排期方式从「按单排期」改造成「按天排期」;工人计薪方式,「按工序计费」改成「按成品计费」。这样一来,将降低订单「定量」的要求,减少了「生产准备时间」,使得产品「合格率更高」,同时缩短了「成品下线时间」。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规模效应

这里主要是说供应链上下游形成纵向的协同,同游实现横向协同,这需要很多家工厂的动态协同,而且每家工厂都要柔性布置,工厂与工厂之间通过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同一个生产环节有多家工厂参与,实现负载均衡,以此形成规模效应。 

最小经济库存

在每个生产环节,包括纺纱、织布、染色、印花、裁剪、缝制等环节中都预留最小的经济库存。当下游消耗掉一定量的库存时,供应链系统自动向上游发布「补仓指令」,进而上游自动补仓,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自动响应,按需生产。 

另外,实施「小多快」设备革新。使用小批量专用的染缸、半自动裁床,以及小型自动印布机、半自动印布印花机、回型工作台等。更重要的是工厂生产信息自动化,实现库存、订单进度信息的实时共享,让卖家清楚看到订单进度。对于中小卖家来说,建议与更多卖家或专业服务商合作,共同打造一条适合自己的「小多快」供应链。

目前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已经在着手改造自己的供应链,但还是面临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订单模式与工厂不匹配的问题。一般来说,500人以上的工厂,是不会做2000件以下的小订单的;100~500人的工厂,600件以下的订单不做,且面料质量不稳定,小单还要加价超过50%;100人以下的工厂,面料质量和工艺质量都更加不稳定,小单加价也大于50%;而批发商和档口的货,通常不能符合店铺和品牌的定位。 

有些卖家是有自有工厂的,在实际的供应链改造中也存在难点。首先就是成本高,生产准备时间的增加。每次换一个新的款式,生产线都需要进行机器调整、缝纫线更换、甚至机器挪位。大批量生产,通常每月换1次款式,而柔性生产,每天甚至每半天换1次款式,假设每次换款的生产准备时间相同,小多快因为频繁换款,增加了生产准备时间,减少了实际生产时间。所以,设备及人员投入不变情况下,改造后月实际产能下降,均摊成本会上升。 

面料均摊成本也会上升。举例来说,假设一个染缸容量是500公斤,如果要染20公斤面料,需要的水、电、染化料、时间、人员工资都完全相同,这些成本均摊到500公斤,和20公斤上,显然柔性供应链的均摊成本会上升。 

另外,由于工人不熟练,日均产量也会下降。假设一个工人做同一个工序或产品,要做到第1000次,才能到达学习曲线顶端,小批量订单的订单量一般都小于1000,那么工人做衣服,基本都处于学习阶段,效率低,日均产量下降。如果工人工资采用「计件制」,他们不愿意做小批量订单。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改造供应链,打造真正适应卖家订单模式,又达到小多快柔性需求呢?

集中-分散-再集中

如何集中?集中分三块,首先是集中原材料的种类,在有限的原材料种类里做出无限款式和风格;第二是集中原材料采购供应商,集中且批量采购原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集中到一个或者几个供应商后,能够确保质量稳定,而批量采购能降低原料的均摊成本;最后是集中订单到核心供应商,这样能够形成小订单大总量,吸引工厂进行生产柔性改造,使得分割、裁剪工序相对集中。 

接下来是如何分散?先是设计分散,不仅能够在有限的原材料里设计更多款式风格,还要在同样的原材料基础上,在颜色、款式、花型、风格等方面推出多款;二是组装、缝制环节的分散,以此实现小批量、快速反应、快速生产;三是多款式分散试销,这样小批量的市场试验,能最快发现畅销款并迅速补单。 

再集中指什么?指的是集中包装,集中验货,集中火力推广畅销款,以及集中尾部。 

生产现场的「柔性改造」

首先是将生产流水方式,从「大批流水」改造成「整件/单件流」;生产排期方式从「按单排期」改造成「按天排期」;工人计薪方式,「按工序计费」改成「按成品计费」。这样一来,将降低订单「定量」的要求,减少了「生产准备时间」,使得产品「合格率更高」,同时缩短了「成品下线时间」。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规模效应

这里主要是说供应链上下游形成纵向的协同,同游实现横向协同,这需要很多家工厂的动态协同,而且每家工厂都要柔性布置,工厂与工厂之间通过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同一个生产环节有多家工厂参与,实现负载均衡,以此形成规模效应。 

最小经济库存

在每个生产环节,包括纺纱、织布、染色、印花、裁剪、缝制等环节中都预留最小的经济库存。当下游消耗掉一定量的库存时,供应链系统自动向上游发布「补仓指令」,进而上游自动补仓,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自动响应,按需生产。 

另外,实施「小多快」设备革新。使用小批量专用的染缸、半自动裁床,以及小型自动印布机、半自动印布印花机、回型工作台等。更重要的是工厂生产信息自动化,实现库存、订单进度信息的实时共享,让卖家清楚看到订单进度。对于中小卖家来说,建议与更多卖家或专业服务商合作,共同打造一条适合自己的「小多快」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