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HLEAN学堂 > 设备安定技术 >
如何做好厂内机器设备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2-12-06        浏览:
配备先进的设备,实施良好的设备管理策略,是企业赢得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性价比的必要条件。例如,河南神火铝业,坚持以“科学生产,设备为本”的原则,研究设备管理水平的优化,并且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题,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1. 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1.1 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的生产设备,无论在占有份额和资产管理业务,还是市场竞争力上,它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管好使用的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2 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 

 

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其前提条件是生产安全,如果不进行安全生产,一切工作很可能都是徒劳的。运转良好的设备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有效地控制设备的问题,消除大多数因设备引发的事故的必要条件。 

 

1.3 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 

 

要想充分发挥设备的先进性能和高利用率,从而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其先进的性能和极高的效率,从而增加生产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不但可以使设备性能改善和提高,还可以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所延长,从而节省生产成本,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做好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企业受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仍然有一些重大问题存在。 

 

第一,设备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有待提高。数据显示,许多人为因素是造成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在一方面,员工工作态度消极,对于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懒惰的工作态度造成严重后果没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员工的综合水平比较低,对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以及技术水平达不到工作的需要,对于各项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都在他们的工作中留下瑕疵。在平时的工作中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不能细心观察,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一些公司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只顾眼前利益,使用过时的电器设备,或使用一些过期的设备或质量不合格的设备,给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可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施配备不全,未达到正常的运行水平,不能通过安全测试等。这些问题都是安全生产的巨大隐患。 

 

第三,在企业管理者目标中,应有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设备管理目标不明确。对于这个要求,一些企业管理者目标不清晰,一些认为可有可无。只有产量、产值、利润等指标才是他们所关心的,只有当正常的生产受到影响时他们才会如梦方醒。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提高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学习有关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国家关于设备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第二,上级主管部门对他们进行评估时要将他们的个人收入与设备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联系在一起。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要通过分解设备技术经济指标,将其逐个分解到车间、部门、团队和个人,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做到赏罚分明。 

 

3.  完善机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如果不解决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定会造成经济效率下降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只有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加强、创新管理,设备管理才能有所提高,从而提高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 

 

3.1 不断更新设备管理理念 

 

在管理设备的整个过程中,要想实现从传统的“修”为主到以“管”为主的科学型理念的过渡,就要牢记“维护保养为主、计划检修为辅、技术革新不断”的宗旨,提高员工积极、主动维护设备的意识,做到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设备保养技术,知道如何排除故障或紧急治疗,从根本上建立起“自我维护”的理念。要想更好地管理、使用及改造设备,就要运用科学技术,做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基层员工管理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使设备管理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和设备的质量,就要发挥设备效能,使设备管理系统不断优化,使维修周期延长,控制设备停机时间,从而提高设备的整体效率,使生产成本降低,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3.2 不断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为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就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和加强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使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控制管理系统损耗有所降低。要在全厂员工中推行标准化生产设备管理模式,在管理设备的整个过程中,使各个环节的行为更加规范化、流程更加闭环化、控制更加严密化和管理更加精细化,做到设备的管理规则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实现不管如何改变管理人员、操作与维修人员,设备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流程都不会改变;实施预防性维护,状态检修等先进设备维护模式,安排便于及时维修方案,准备维修配件,使因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的现象有所避免;使设备计划倒修复机制有所创新,把理论分析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确定设备的最佳维修周期,从而使设备的维修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3 不断打造设备管理队伍 

 

由于先进的设备技术含量高、维护和使用要求高,所以需要提高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要求。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企业必须遵守“以培训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工作思想,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强调对管,用,维护和修理设备的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首先,使培训目的更加明确,大力开展学习型活动。以实际的目标、内容为依据,通过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致力于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其次是分级、分类培训员工,通过专门培训员工规范实际操作、标准化管理,以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给员工讲课,选择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赴外学习,交流等方式,使员工整体技术有所提高;最后,培训结束后对员工进行综合测评,在月度绩效考核中各单位、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有所显现,跟踪落实培训目标管理,使培训工作稳步进行。

 

3.4 不断规范设备管理制度

 

要想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就要有完善的制度,要提高设备的管理,就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备缺陷管理、设备检查质量责任等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办法》,在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之中有所体现,并贯彻落实到各部门。为了提高对设备的操作信息的掌控,必须建立准确的技术文件和设备管理台帐;要重点考核技术经济指标、设备整体利用率,并将其与企业领导层的绩效联系起来,使设备管理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审批送修制度更加严格和规范,规范设备维修管理的规范检查,从而使维修标准被严格执行,要想更好地指导维修、保养工作,必须在修理全过程中实行主修负责制度。建立电力系统管理岗位和工作标准的从上到下的制度,做到在其岗位上就要负起应有的责任,将责、权、利紧密联系起来,使各种关系更加顺畅,办事效率有所提高,使因推诿扯皮而影响生产秩序的现象大大降低。

 

3.5 根据设备各部件发生故障的概率,总结故障原因

 

现如今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设备。随之而来的广泛的设备故障也不断增加。首先,设备的结构、用材、大小、功能相差很大,导致缺陷、故障的规律和原因也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的原因占第一位。例如,对设备的检修不全面,或根本不存在维修点,敷衍了事,导致设备常常是不检修状态。

 

(2)设备常常处于超过运行极限的高负荷运行状态,导致设备发生事故。然后电器设备作业人员错误操作使设备出现故障。当操作员不熟悉技术或人员不能全神贯注的操作使,就会增加误操作,乱操作的概率,使纺织设备长时间处于过压,过流的状态,给机器设备带来极坏的影响。再者,如果设备长时间未进行保养维修或设备过于陈旧,就会损害设备。所以,要想有效地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提供稳定的运行,就要及时检修设备故障,进而制定出合适的设备维护规范。

 

总之,把预防和维护结合起来,使企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合理利用机器设备的性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