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925期【精益管理咨询】第3.2章 福特生产方式为什么如此成 发布时间:2017-08-28        浏览:
【专栏|成就制造之美】

第3.2章 福特生产方式为什么如此成功:本质与内涵

 

接第3.1章 福特生产方式为什么如此成功:起源与结构

 

福特生产方式的有序协作性

 

除了前一章节说提到的零件互换和工序分割之外,有序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对流水线的运行也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说零件互换和工序分割是福特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的话,那么有序协作就是支撑整套系统的地基。如果没有有序协作,大批量生产方式根本无法正常运行起来。汽车生产的规模越大,那么整个制造流程涉及的环节和职能就越多,协作就越重要。生产10辆汽车和生产10万辆汽车在生产的组织和协调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超大规模的产品生产来说,制造相关方和生产相关环节的协调同步对效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生产过程自身的问题。

 

就福特的流水线来说,与之配套的物料供应是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工序被分割成众多而分散的小单元,那么对应的物料也必须配送至对应的工序上。要知道与手工作坊式的汽车装配过程不同,流水线生产方式禁止缺料的发生。因为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过程会掩盖缺料的严重程度。但是流水线则不同,它不但会直接暴露出缺陷现象,而且会以工序数量为倍数放大缺料的影响。因为流水线上的一个工序缺料会导致整条流水线停线。实际上,流水线生产只是生产运作方式的一个表象,真正在背后推动大规模制造方式发展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的日渐成熟。

 

那么一个清晰的轮廓便浮现在了我们眼前:流水线之所以具有如此之高的效率,其根源在于它将零件互换、工序分割和有序协作这3条富含效率的链条从一团乱麻中抽了出来。流水线牵引着3条效率链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形成了一条价值流动的“主通道”,如图3-1所示。

\

图 3-1 价值“主通道”横截面

 

除了工序分割之外,零件互换和有序协作并不是流水线所特有的。但是只有福特流水线的出现让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并获得了驱动的力量。这才使得它们有了大放异彩的机会,其所蕴含的巨大的效率潜力才得以充分释放。

 

福特生产方式的本质

 

至此,我们对于福特生产模式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但以上我们所讨论的都只不过是其表面现象。如果我们想要抓住福特模式的本质,就必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零件互换的本质是什么?要使得零件可以互换,就必须让同一种零件完全一致(装配一致性)。那么这就要求零件在设计、加工和测量时都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本质上其实是零件的标准化。另一个佐证是福特的T型车,它是在原先的车型进行了大量的改进而来的,最终实现了一个完全一致的标准产品。为了实现流水线生产,福特必须追求完全一致的零件和产品。

福特将整个汽车装配过程分解成很多个细小过程,每个工人只需要执行一个细分工序。而我们知道将工序分解成更小的单位进行分析和定义,这就是典型的标准化过程。我们现在对任何一个过程进行的标准化工作与福特的工序分割其实上没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序协作是对流程配合的标准化。标准化的结果是“协议”,而“协议”是任务执行与协作的依据。没有依据,过程就会混乱,混乱一定会导致低效。因此,福特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标准化,对产品(包括零件)、作业和流程的标准化。

 

福特生产方式的信息内涵

 

在了解了福特生产方式的物理层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它的信息层架构和过程。泛泛地说,生产制造过程其实就是信息控制能量以驱动物质转变的过程。无论能量系统和产品系统如何变化,一定会在逻辑层面上的控制系统中得到重构。其运行与变化的状态也一定会在制造系统的信息层中以某种方式体现出来。那么我们看一下福特生产方式的结构变化如何体现在信息层上。

 

对于复杂的作业来说,工序未分割之前,工人往往需要查阅图纸和资料来确定作业内容、方法和顺序。很多时候,汽车组装到了一半时才发现前面的某个零件错装或者漏装了。因此工人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返工。如果是多个工人同时作业,他们只能通过观察或即时沟通来确定各自下一步的作业,并设法避免发生作业重复和冲突。实际上工人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协调各自的作业。但仍然有大量的重复作业和冲突存在于手工生产方式中。


获取“下一步做什么”的信息就是流水线生产方式与手工生产方式在信息层上的区别。在手工生产时代,工序内的信息传递与生产作业并没有分离,作业人员几乎浪费了一半的作业时间在“下一步做什么”的信息处理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明确的工序划分解决了工序内部“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因此流水线生产方式得以实现且取得显著效果。在流水线上,每一个工人都会被明确地告知工序界限。他既不需要观察或者与前工序沟通以确定自己的作业内容;也不需要告知后工序自己做到了哪一步;更不用查阅厚厚的图纸和资料来确定自己要装配什么零件以及如何装配。这种明确的工序划分所解决的问题正是一直困扰传统手作坊方式效率低下的信息层上的根源。因此福特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信息层发生了重构,即体现在“下一步做什么”的控制方式上。

 

福特生产方式解决了工序内的信息传递问题。工人无需花时间去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和自己需要做什么。每一个工序都经过了详细地划分和研究,使得工序内部的信息循环变得清晰明了。工人对于工序内的任务了如指掌。因此,工序分割是福特生产方式的关键所在,它使得流水线的生产组织方式得以实现。

 

现在我们对福特生产方式简单地总结展望一下。既然零件互换、工序分割和有序协作可以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换句话说,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些部分和功能进行互换、分割和协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那么在将近1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反思现在的生产制造过程,它还存在可以通过互换、分割和协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性吗?当然有,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提到的机械能量系统的互换、制造系统主过程的分割与再整合、深度控制系统下的全过程协作都与福特生产方式的原理完全吻合,更是对其基本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在历史的土壤中早已种下未来的种子,未来我们要做的只让它发芽生长。

来源:精益生产促进中心益友原创来稿  作者:解光伟 精益管理咨询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