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系统前段实际上是制造系统向供应上游的延伸,是制造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要对其他所有生产运营活动负责,订单管理、生产计划和生产加工等环节对于物料供应活动来说都是需求方。它是制造系统最主要的物质输入通道,是制造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相当于“后勤系统”。物料供应对于生产运营是极为重要的。毫不夸张地说,物料供应是一家工厂真正需要精心运作与管理的活动。
产品系统前段之所以成为工厂运营的重点是因为物料供应过程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受外部异常能量的直接冲击。因此前端产品系统的不确定性更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商是外部组织。企业无法像控制内部过程一样有效地控制供应商的生产运营与交付过程。
企业与供应商的交互
如果我们想要改善产品系统前段,改善物料供应管理,那么我们必须先理清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基本交互过程。然后再从中寻找更好的协作方法,避免或减少产品系统前段出现问题。
企业与供应商的基本交互过程包括采购过程、供应过程和评价过程,如图2-11所示。
图2-11 企业-供应商基本交互过程
采购过程是指企业生产系统将物料需求计划传递至采购系统,采购系统再将需求计划转化成采购订单并下达给供应商的过程。采购过程由三个的职能模块和两个业务流程组成。职能模块包括企业的生产系统、企业的采购系统以及供应商的销售系统;业务流程包括物料需求计划和物料采购过程。
供应过程是供应商满足企业物料需求的过程。供应商销售系统对销售订单进行处理并将其输入供应商生产系统。供应商生产系统根据销售订单生产出客户(企业)采购的产品,并通过物流系统将其交付给客户。供应过程由四个职能模块和三个业务流程组成。其中职能模块包括供应商销售系统、供应商生产系统、外部物流系统与企业生产系统;业务流程包括供应商订单处理流程,物料供应流程。
评价过程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评价以改善交互的过程。它由两部分组成:供应评价和客户评价。供应评价是企业对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进行评价,以确定供应商的服务表现和改善要求。而客户评价则是供应商对客户行为的评价。供应评价是企业的供应管理模块根据生产系统反馈的信息对供应过程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发送给供应商的客户管理模块,同时要求供应商改进供应过程。客户评价只能作为供应商内部的参考依据,一般不建议供应商根据评价结果要求客户改变。而应该将其视为自身改进依据,通过对客户评价主动地找寻客户的满意点和不满意点,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从而增强客户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企业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
企业与供应商的交互过程其实反映的是业务层面的行为和关系。那么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着更为实质的结构性关系呢?我们经常使用交易关系、供求关系、合作关系与互利共赢等关键词来形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但这未必是企业-供应商关系的真实表述。明确观察的主视角是正确理解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前提。根据组织的协作过程,存在三种视角来观察企业-供应商关系:供应商视角、企业视角和客户视角,如图2-12所示。
以供应商视角看待企业-供应商关系,那么供给侧的职能处于主导地位,供应商的价值最大化便是这个关系的目的。从企业视角出发,则需求侧的职能处于主导地位,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则是这个关系的目的。
由于“客户是上帝”的观点,使得很多企业错误地认为供应商是自己的“仆人”。这样的“主仆关系”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它会严重减弱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意识。实际上,在企业-供应商关系中二者谁主谁辅未必是一个重要问题。
图2-12 企业-供应商关系的观察视角
如前文所述,增加客户价值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因此观察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出发点不是供应商和企业本身,而应该是客户。换句话说,客户到底需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何种企业-供应商关系才最有利于客户价值最大化。实际上,客户所关心的不是企业-供应商的关系,而是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但企业-供应商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在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体验。因此,客户才是主导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关键。所有相关方都必须站在客户的视角上来观察企业-供应商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分工越细,每个制造环节的效率就会越高。但这也增加制造环节之间的衔接成本。因此企业与供应商必须正视衔接问题,构建一个协作环链和协同整体式的企业-供应商关系,形成一个无缝连接的虚拟整体。从而使得企业-供应商关系符合短期和长期的客户利益。
来源:精益生产促进中心益友原创来稿 作者:解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