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建立作业标准化操作要领书
远远看过去,那是一个忙碌的作业现场,十几个穿着崭新工作服的新员工在班长的关注下,接受班组管理培训尽快达到上岗要求.尽力完成手中的工作,不时有人停下来,接受班长的指导。,这个画面是某公司新员工的训练场景,他们在忙碌什么?近看才知道,新员工们竟然在搭积木,一个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新员工入职训练竟然是在搭积木?询问班长后才搞明白,用双手搭积木是装配线上员工必须训练的入职科目,其目的是为了养成新员工双手操作的作业习惯。这位班长说:“员工在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往往不适应操作岗位的作业要领,必须设计必要的训练科目,让他们养成新的动作行为,这样才能上岗操作,成为合格的一线员工”。其实,像这样的训练科目有很多,企业一般会根据各个岗位的操作要求,设计适宜场景的道具完成新员工的培训。例如,佳能公司的另一个科目就是紧螺丝训练,要求员工在18秒内完成紧固一个螺丝的工作,以满足操作节拍的要求,只有达到要求才能正式上岗。这样的训练一般会持续2-3天,所以,才有“新员工培训三天即可上岗”的说法。
而在规划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内资企业往往陷入了一个误区,过分强调新员工的知识、意识等内在的东西,认为员工理解了才能做到。其实,企业只需要新员工能够完成必要的操作,只要操作正确,员工们是否掌握了理论,是否具备意识并不重要。有理论、有意识、有激情是员工胜任基本操作后,进一步的职业素质要求。
操作习惯和熟练度的训练是在班组管理的任务工作之一中,而班组长就是新员工的第一位职场教练。作为一线班组长,虽然没有能力改变员工流失率高这样的现实,但可以尽力做好分内的工作,即优化班组人文环境,让员工不愿意离开,并且要强化基础管理,建立一个不怕员工流失的训练模型。
这个模型的建立,需要从三项基础工作做起:
一位机械手不慎将玻璃杯掉到地上摔碎了,管理者会认为,是机械手缺乏责任心、缺乏质量意识所导致的,进而提出要对机械手加强培训,杜绝此类异常的再次发生。但事实是,由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都对工作现场下发各自的专业要求,所以员工在完成一件工作的时候,往往被告知要符合3-4份工作要求,可管理者却从未考虑过一线员工有没有能力把这些要求消化吸收,转变为一套合理的操作动作。既然问题存在,那么,为什么不能给员工唯一的文件,就像给机械手设定程序一样,规定好员工必须完成的操作动作,只要员工按照要领把动作做到位,就满足了所有相关的专业要求呢?
因此,建立作业标准化操作要领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操作要领要以操作者的动作顺序为主线编制,要将所有的工作要求都转化为操作动作呈现出来,员工不需要有什么理念、意识、知识、经验,只要动作对了,结果就是对的。值得注意的是,操作要领的呈现方式要简单明了,不要因为员工的学历、背景、语言习惯的不同而产生歧义,以图片甚至视频为主要载体才是最佳的手段。同时,操作要领书要依据一个范本来编制,这个范本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或者是班组长的操作动作,先把每一步动作都记录下来,再邀请工艺、安全、设备工程师去审核,看看有没有违背要求的地方,经过调整后操作要领书就可以推广使用了。
在丰田的制造体系中,如果现场出现诸如设备故障、品质不良等异常,一线员工应该做些什么呢?就是3个字“停、呼、等”,即停止作业,呼叫管理者,然后等待管理者恢复正常。丰田公司在工作中有明确的分工,操作岗就是按照操作要领的规定完成操作行为,其他所有的工作都不用参与。
新员工因其能力所限,只能完成标准化操作的部分,所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应重新划分。标准岗只需完成标准化的操作,能力岗去完成需要经验、技能的工作。让能力岗脱离开简单重复性的操作,一个人辅助多个标准岗完成操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对新员工的能力诉求,让新人快速胜任岗位。在现场操作中,可以把员工的行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简单重复性高的动作,我们定义为标准化操作,例如取料、开关设备等;二是需要经验、技能、知识才能完成操作,例如调整参数、故障诊断等。
第三,开发训练科目
完成了建立操作要领书和岗位内容再设置,就具备了不依赖新员工能力、素质的管理机制设计。后边就需要设计一系列训练方法,让新员工快速掌握操作要领书的要求,进而形成操作习惯,在短时间内上岗操作。
很多企业将新员工直接放在操作岗位上,让他们边干边学,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是安全不容易保证,二是企业要付出巨大的失败成本来训练员工,三是新人不容易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因此,必须在线外设计适宜的道具,来完成新人的训练。训练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操作行为中,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必须训练。
(2)操作中关键的动作必须训练。
(3)训练现场最好与操作现场相类似。
(4)可利用报废的设备外壳制作训练道具。
(5)教练必须是新员工的班长。
新员工通过训练后,并不意味着就完全胜任了岗位要求,班组长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辅导,利用现场点滴教育的手段提高员工能力,运用防错技术进一步降低“无意识”错误的发生机率。所以班组管理不是一样轻松的活。这样,新员工就能够快速成为合格员工,成为核心骨干力量。
员工高流失率的出现,是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客观现实,作为班组长,很难靠个人的力量扭转这一趋势。我们所能做的是认清现实,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在别人抱怨、观望的时候勇于变革,领先一步,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