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本土企业处于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在这些企业虚无缥缈,公司还是从各职能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对这些企业来说,一大挑战就是打通这些职能之间的壁垒,形成更加集成的供应链职能,即集成计划和三大执行职能(采购、运营和物流),也就是SCOR模型里的集成供应链概念。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就必须得有统一的供应链部门。我见过很多企业,他们并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而是围绕传统各职能,构建强有力的系统和流程,也能形成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也可以由能力的组成来解释。我们知道,能力是组织、系统和流程的综合。这也意味着,这三个变量决定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当系统和流程的力量足够强大,能够把各职能串联起来时,统一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并不重要。但是,如果系统不够健全、流程不够完善,那就得从组织上多下功夫,比如成立统一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来弥补系统和流程的不足。对于众多的本土企业来说,系统、流程普遍比较初级,那么构建供应链管理部门,从组织上驱动采购、运营和物流等职能的协作,也是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一种措施。
少许企业已经超越了初级阶段,有了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比如华为有首席供应官的职位,与主管设计、营销的公司副总并列,负责整个供应链职能。供应链管理部又细分为客服、计划、物流等职能,即所谓的集成供应链(ISC)。当然,究竟哪些职能需要集成到供应链部门下,这在华为也是一直变动,比如有段时间采购在ISC下,有段时间不在。
在这些公司,集成供应链主要是围绕订单的集成:客服接到单子,计划来排程,采购给供应商下单,然后转入生产执行,最后由物流配送给客户。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供应链部门的一种构建方法,并不是说这是最好的或者最合适的。水无定形,法无定法。没有完美的组织结构。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和所处的环境,只有最合适,没有最好的组织结构。
供应链部门本来不存在,其实是采购、运营和物流等部门的延伸。比如国内有一个大型制造商,刚开始导入供应链管理时,就是在原生产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供应链管理部门,这是因为该制造商的大多增值活动发生在生产。对于电商、贸易、零售等,供应链往往是物流仓储部门的延伸,因为主要的活动发生在那里。而在有些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门来自原来的采购管理,因为这些企业采取轻资产战略,高度依赖供应商,作为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的责任部门,采购对供应链的大多增值活动负责,处于天然的位置来管理供应链。
这也是为什么名称虽然一样,供应链管理在不同的公司,含义往往并不相同。比如在我的老东家,硅谷一家营收几十亿美金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供应链主要是指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在本土一家千亿级的家电制造商,供应链主要是生产制造,供应链经理就是以前的厂长;而在另一些公司,供应链则主要是物流活动。在国内的一些专著中,甚至有采购供应链、生产供应链和销售供应链的叫法(《采购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蒋振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在北美,这种叫法比较少见,但还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来理解供应链管理。
在供应链的众多职能中,计划处于独特的位置,也可围绕它成立供应链管理部门。这由计划的天职决定的:计划是供应链的引擎,所以围绕计划来构建供应链管理部门也是种选择。比如有个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部要建立供应链部门,就是在原来计划职能的基础上构建。在这个公司,计划职能对销售与运营计划(S&OP)负责,延伸到整体供应链是个自然选择。
在我访问过的众多本土企业里,计划普遍是供应链管理的薄弱环节。一方面,这是由于在本土企业,销售与运营计划(S&OP)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计划职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比如计划职能地位不高。不信,你到随便到一个公司,问如果采购和计划有两个职位,报酬差不多,员工喜欢去做哪份工作?答案八成是采购。你这就知道,为什么采购和供应链的其他执行职能那么辛苦了:计划吸引不到最优秀的人才,能力自然不会强,计划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想不到的很难做到,供应链管理就注定做不好。
计划是供应链的引擎。可以说,计划能力定义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很多供应链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没做到(执行问题),其实是没想到(计划问题)。加强管理要从加强计划开始。所以,对供应链管理的职能建设来说,也要从强化计划职能开始,公司大了尤其如此。所谓的集成供应链,其实就是既有计划,又有执行。
简短地做个小结。在大多数企业,虽然在谈供应链,其实还是采购、生产和物流等传统职能,供应链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都知道是供应链问题,但还没法系统地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着手解决。少许企业有了供应链部门,围绕订单把采购、运营、物流和计划等职能集成起来,主要是对供应链内各职能的集成。在更高层次,供应链职能作为一个整体与营销、设计的跨职能协作,以及与关键供应商的合作,本土企业则普遍处于起步阶段。限于篇幅,这里暂不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