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价值最大化
经常有供应链领域的朋友,特别是较为年轻的朋友问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似乎很多人对眼前的工作与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
例如,以为在国有冷藏物流公司做订单调度的受训者问,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冷藏物流到底有什么长远发展?他已经从事当前的工作两年多了,可以看不到头,也看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他问我,是否应该转行去做采购?
由于时间关系,我当时无法系统性的回答他,只是简单的讲,供应链上的很多工作都是环环相扣,彼此依存的。所以,尽管手边在做某项具体的工作,如果不跳出大山看大山,就睡丧失对风景的全貌的认识,也就会丧失对眼前一个山丘的兴趣。
所以,看某个环节的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联系上下游环节,认识到流程的关联性,主动思考如何从一个点扩散出去,变成对所属流程的持续优化,再扩展到对其他相关流程的改善,最后着眼于全局的变革,就会觉得眼前的工作不再那么枯燥了。
但是,如果想把自己的视野拓宽,究竟应当怎样进行扩展延伸,则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体系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做到事半功倍。
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几乎70%的功能,有些是非常核心的如计划、物流和采购。有些是扩展后覆盖的,如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制造流程管理、产品研发和商品化管理等。美国的一家协会机构把供应链管理概括为八个关键的流程。这八个关键流程又各自涵盖了一个子流程体系,并且相互交织,形成流程网络结构。我们用下图表示:
图 17-1 供应链相关流程体系
根据我本人的实践经验,我愿意相信,企业的职能决定于流程,岗位决定于职能。而流程,向上服从于企业的既定战略方针。例如,一家企业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不断向市场推出新潮产品的能力,则该企业的战略就有可能是以新的产品不断替代自己的老产品,也以新产品去占领未曾涉足过的新市场。
这样一来,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方向之一是为新产品不断开发提供采购、物流、生产管控的服务;方向之二是对销售市场不断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组织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方向之三就是建立快速的反应能力,应对新潮产品的相当短的生命周期,而且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最小化供应链全程的库存。因为一旦“新潮”产品被更新潮的产品所替代,那么原有的相关库存就会形成巨大浪费。
在流程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理顺之后,就是流程对职能的要求。上述那家“新潮”产品公司,对于采购职能的要求,肯定不同于一家做简单代工服务的制造商。“新潮”产品公司的采购要具有超强的新产品开发项目采购的能力。
而至于岗位,则应服从职能的具体内容。岗位可以灵活的分布于不同的部门,而我们需要澄清的是,部门并不等同于职能。例如销售物流的职能,有些企业会直接放在销售部门,有的企业则有所谓的“一体化”物流部门来管理这个工作,所以不一定要拘泥于在哪个部门从事那个职能的工作。不过,岗位的技能一定要服从相关的职能要求,还要符合流程的定位。
因此,如果要展开说明供应链领域的从业者可以考虑哪些工作方向,不妨先简要概括一下每个主要流程涵盖哪些工作内容。
客户服务管理Customer service management
– 订单信息分析
– 订单评估与承诺
– 具体的物流操作准备
– 生产管理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 需求预测
– 销售与运营计划
– 生产计划
– 产能计划
– 库存计划
– 采购计划
订单履行Order fulfillment
– 系统数据准备
– 生产订单
– 物料准备
– 生产准备
– 生产过程
– 成品存储
– 成品发运
– 客户接收
生产流程管理Manufacturing flow management
– 物料供给
– 加工过程
– 产能保证
– 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
供应商关系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供应商开发
– 供应商评估
– 供应商早期介入
– 供应商质量
– 谈判和合同管理
– 采购计划协同
– 采购订单执行
产品发展和商业化管理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 产品策划
– 产品开发
– 项目采购
– 物料和零件审批
– 样件测试
– 产品试生产
– 产品测试
– 市场推广
– 生命周期管理
返还管理Returns management
– 修理和替换
– 回收管理
– 循环利用管理
我认为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有很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这里,我总结了8个大方向和若干小方向,与大家做一个探讨。
1. 面向内部物流管理
– 订单跟踪执行
– 运输管理
– 仓储管理
– 配送管理
– 包装管理
– 第三方资源管理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只要涉及到有形物料、产品的流通或制造、组装等工作,就一定有内部的物流管理职能。在制造型企业,通常会强调“物料管理”这一综合概念。在商贸流通型企业,因为不太多涉及物料形态的改变,因此不很强调“物料”的概念,而是直接讨论物流管理。
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一般是服从企业的商流模式的,也就是销售、采购的需求,以及内部设计、加工、组装、生产的需求。内部物流管理呈现出非常鲜明的配合订单、计划的特征。内部物流所服从的根本目标就是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盈利。
通常内部物流管理都由专门的物流部门执行,一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部门,可能是把内部物流的职能分散到了销售、生产、采购等其他职能部门。不管是整合的物流管理,还是分散到各职能部门的物流管理,其核心目标都是一样的。
2. 面向生产控制
– 销售与运营计划
– 生产计划
– 生产排程
– 物料采购计划
– 产能计划
– 库存计划
很多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计划和控制分属不同的范畴。其中生产计划、生产控制往往是供应链管理中的计划、生产物流的关注范围。这里我们不多谈生产现场、设备、人员的管理,而是从计划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范围。
一个典型的制造型企业,其计划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面,即企业长期战略计划(10年以上)、中期业务计划(1-10年)、运作计划(1-3年)。而这里谈的面向生产控制的计划体系,一般就是指第三层计划,和第三层计划所导出的更细致的计划。这个集成计划体系,我们把它叫做“供应链计划”(即销售与运营计划),和服从于供应链计划的生产计划、产能计划、生产排程、物料采购计划、库存计划等。
计划方面的工作,在任何一个企业都非常重要,很多企业都设置了“计划部门”,或者把计划的职能分配到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中。计划编制和管理人员,需要有数字敏感性、熟练的数据表单编制能力。
由于计划起着对整体运作的协调、监控、变更的作用,往往计划人员又被授权监控供应链上的各种绩效指标,并制订方案、布置具体任务给各部门,以便提高供应链的绩效表现。
3. 面向供应商管理
– 战略采购
– 供应商寻源
– 供应商质量管理
– 供应商绩效管理
– 供应商风险管理
– 自制/外购决策流程管理
– 项目采购和协同设计
采购和供应管理是供应链管理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顺利的、低成本的、稳定的获取必要的外部资源,供应给企业的业务活动,最后满足企业的外部客户的需求。
因此,采购与供应管理提供了供应链方面大量的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按照采购与供应的流程来看,分为采购计划(如何满足企业业务战略总体要求)人员、供应商寻源管理人员、商务管理包括招投标管理人员、供应商质量管理人员、供应商绩效和风险管理人员等。
如果将企业的采购供应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业务环节挂钩的话,我们还需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采购岗位,即配合产品开发过程的项目需求的“项目采购”岗位。这里我们拿汽车行业的项目管理与供应链的关系,做一个说明。一个汽车行业的企业,如一级零部件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共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调查商业机会。也就是从整车制造商那里拿到新车型开发的信息。进行评估,考虑是否应该加入到该客户的新车型项目中去。这个阶段的评估,从新车型未来的销量、目标市场、车型总体定价水平、车型预计量产时间、客户合作历史和当前关系、己方的经验和状态等方面展开。
评估过程中,采购和物流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已经应该被初步考虑在内了。主要涉及到未来的供应商资源以及物流初步模式。
第二阶段使项目范围的定义。和客户之间进行需求的澄清,如果在这个阶段可以肯定己方有能力,且有盈利前景,则可进入下一个阶段。而盈利前景主要取决于成本的预估,包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在内。
第三阶段则重点拿到客户的详细需求说明SOW,并进行产品设计。SOW相当于一份询价书。但是在汽车行业,由于技术因素加多,所以SOW显得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技术、质量、成本方面的要求,也包括交货期、产能、付款条件方面的说明等。
在获取SOW之后,就进入到了产品设计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研发为主、供应链体系、质量体系等职能共同参与,才能够进行下去。
其中,采购需要做的工作是锁定潜在供应商,并且进入到PPAP流程,也就是供应商样件的批准流程。供应商的全面评估工作也要在这个阶段完成。而物流则需要对未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等做出详细的方案,也包括未来可见时间阶段内的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
第四个阶段,即产品验证和设计定型。是指针对客户SOW的要求所开发的产品,通过必要的验证步骤,并且在过程中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达成今后的销售合作关系。
这时,采购、物流等相关职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源的准备,等待开工的指令,即可以向产品生产提供资源。
一旦与客户的销售关系正式确立,则进入生产准备阶段,也就是第五阶段。生产线、配料路径、运输和仓储模式(包括成品)、ERP系统内的BOM数据维护、包装材料的准备工作、与客户和供应商的EDI或者其他形式的数据交换,以及第一批采购物流的库存准备等,都将由采购和物流职能予以完成。
到了第六阶段,则是正式生产开始后的6个月内。产品开发项目组,包括先期的采购和物流人员,将与生产工厂一起,共管供应链,直到供应链表现平稳。
所以,从项目管理的要求来看,供应链管理无论如何不应被忽视,更不应被有意排除在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工作之外。
4. 面向客户服务
– 需求管理
– 订单评审和订单承诺
– 企业内部资源协调
这个方面的岗位归属部门一般比较多样化,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模式。例如,一些企业把这部分工作划归销售部门,一些企业划归生产部门,一些企业划归物流部门。
不论这些岗位的归属如何,都丝毫不能影响它们的重要性。因为这部分工作是外部客户和内部供应资源的接口管理环节。是否能够接受订单、承诺订单、交付订单,都取决于客户的需求是否能够不变形、不失真的传递到企业内部,并与其内部资源进行匹配,如设计能力、生产能力、物料采购能力、成本控制要求等。
一般我们会用订单管理或者订单工程来概括这部分工作的总体特征。在我本书的另外一个专题中,探讨了订单工程的概念。
5. 面向信息化能力
– ERP系统实施
– WMS/TMS/条码等系统实施
– 电子商务和EDI的实施
供应链需要高度的信息化能力才能够产生好的效果。供应链领域的信息化内容非常的庞杂。简单的划分一下,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化集成、企业与外部伙伴间的供应链信息化集成、企业与社会公共资源的供应链信息化集成。
供应链信息化通常伴随着企业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建立、优化和再造。因此,供应链信息化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IT技术应用问题,而是业务需求的IT解决方案的设计和达成的过程。有志于在信息化领域有所发展的朋友,不妨考虑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梳理、执行策略的确定,以及如何用IT手段予以实现方面的工作。
你可以成为ERP及其扩展如PDM、CRM、SRM、MES等系统的实施人员,可以成为物流信息系统如WMS、TMS、GPS/GIS、条码、RFID等方面的实施人员,也可以成为跨企业的EDI、Web-EDI、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实施人员,还可以结合物流自动化的推进,成为物流工程如自动仓储设施AS/RS方面的实施人员。总之,IT结合供应链管理,显得魅力无穷。
6. 面向物流服务方
– 物流服务销售
– 物流服务模式设计
– 物流服务体系搭建
– 物流服务设施建设
– 物流服务操作管理
– 物流公司管理
– 物流园区管理
– 客户采购业务代理
– 供应链信息化软件研发与实施
物流服务方,泛指为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的各类机构。提供的服务形态多样,不一而足。其中包括了物流实际操作服务、物流设施提供、电子商务或者EDI公用平台提供等。这些组织把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专业性凝结成自身的核心能力,向众多的生产、商贸等类型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在这样的组织中,需要从业人员以客户为中心,敏锐的捕捉到客户的真实需求,然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供客户选择,最终达成服务协议,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因此,除了有扎实的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理论功底外,如何提高沟通技能,与客户展开有效合作,对于从业人员也提出了额外的挑战。
由于这类企业数量庞大,从业机会较多,适合愿意脚踏实地,从一线做起的供应链从业人员。随着服务日趋复杂和深入,你所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富有技术含量,越来越从一线的操作提升到项目管理乃至供应链全过程管理的高度。
由于面对的客户细分市场不同,可以进一步将供应链服务商按照行业划分为工业生产服务、快销品分销配送服务、食品冷链服务、危险和化工品服务、国际门到门服务、流通加工服务、物流基地设施服务等很多种类。其中一些种类之间又可以相互交叉。如食品冷链服务与快销品分销配送服务等。
7. 面向知识管理
– 供应链理论研究
– 供应链教育与培训
– 供应链知识平台管理
– 供应链人才交流
– 供应链管理咨询
中国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发展的时间有限。从90年代初期引入供应链思想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应用等最新成果往往来自外资机构。中国的企业、大学、咨询和培训机构等,能够牢牢把握最新研究成果,并且进行推广、普及、应用的并不多。
当然,也有少量企业表现不错,如泛联供应链(上海现代物流资讯)是国内供应链知识服务领域比较突出的企业。在这个知识发展领域,你可以选择在大学、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等组织就职。但是,要想成为出色的研究者、咨询者或者培训者,我本人还是建议从业者应该至少具备5年以上的供应链实战领域的工作经验。
8. 面向项目管理
– 企业流程再造项目
– 精益生产项目
– 企业级产品和物料标准化项目
– TQM和6sigma项目
– 供应商设计协同项目
– 供应链纵向一体化并购项目
– ERP等企业级系统实施项目
– 国际供应链整合项目
– 低成本国家采购项目
– 供应链成本优化项目
一个企业除了重要流程为导向的日常业务工作外,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项目。而与供应链相关的项目,不论是物流外包、内部流程再造、新系统实施或者集成、成本优化和质量管理等,还是一个具体的产品开发中的供应链管理、后进供应商的发展等,都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参与。
这些项目导向型的工作,经常与常规工作相互交叉,因此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有常规工作的能力,也要能够在项目管理方面具备基本知识,甚至是项目的领导能力。项目之所以不同于常规工作,是因为其具备“完整性”、“独特性”、“时间性”、“成本独立性”、“绩效可衡量性”、“资源的重点配置性”等特征。
项目管理不同于日常业务工作,往往对协调能力、成本控制、进度管理、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的从业者如果认为自己更适合于项目型的工作而非常规型的工作,则需要有意识的提高项目管理方面的技能。
经常听到一些相关领域的朋友谈到自己工作的内容单一,重复性太强,没有什么挑战。我本人的建议是应该在供应链的各个相关领域先摸爬滚打几年,一业为主,有意关注相关领域。例如,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朋友可以同时关注国际物流和供应商管理,还可以推敲一下货代和海关事务。在企业中做计划的朋友,不妨经常走走车间,思考一下精益生产,也可以向供应商交付管理方面拓展进而涉及第三方物流的外包管理等.......总之,路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