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一位美国教授的电话,教授是美国人,地方口音很重,半懂不懂中,我隐约听到一个词: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这是什么?我在管理专业成十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到了美国,才搞明白教授有个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项目,因为我以前的行业背景挺适合,就给我奖学金,招我来做研究助理。
还是不知道供应链管理是什么,就请教底特律的师兄。他说这可是美国的大热门。在那个时候,美国一流的商学院开始单设供应链专业,与财务、营销、运营等传统的MBA专业并驾齐驱。但在国内,供应链管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一晃**年过去了。2009年,突然有一天,一个千亿级企业的总监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他们要做供应链转型,能不能帮忙?供应链转型?这不就是北美这一二十年来忙的嘛!北美企业在全球寻源、外包生产,彻底改变了供应链的结构,要求企业的系统、流程和组织架构、人员建制上作出实质性的改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供应链转型。
当时我还在硅谷一家公司全职工作,就介绍一个美国专家过去。这位专家经历了美国航空制造业的全球寻源、外包和供应链转型,后进入半导体设备行业,推动一个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供应链转型。对国内的这个大公司,他在方法论上帮助外包生产、搭建新的供应链架构,我帮助做协调、沟通工作。就这样,离开成十年后,我又跟国内联系上了,介入了早期本土企业的供应链转型。
大致也是在这个时间段,供应链管理普遍上了大型本土企业的雷达。我想这跟08年金融危机不无关系:经济不景气,逼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向供应链管理要效益。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是典型的"生于忧患",是外在压力下企业的理性选择。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时光返回到1997年,作为最早重视供应链管理的本土企业之一,华为开始系统地导入IBM的集成供应链管理,与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不无关系。再往前到80年代,供应链管理在美国兴起,根本原因就是日本企业的竞争压力,迫使北美企业放弃单打独斗,推动供应链上各合作伙伴的通力协作。
五六年又一转眼过去了。期间我每年去国内四五次,培训、咨询众多的本土企业。客户先是集中在千亿、百亿级的大企业,慢慢的数亿规模的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多,包括一个年营收5亿人民币的玻璃幕墙公司。有一天,该公司的老总说,我们其实就是个供应链管理公司。我有点吃惊,心想这可是建筑行业,你们又是安装玻璃幕墙,跟生产没关系,怎么称得上供应链呢?不过转眼细想想,也对:供应链是匹配需求和供应的链条,客户有需求,这个公司有供应,这不是供应链是啥?后来,这家幕墙公司进入电商领域,建成门窗、幕墙行业的第一个B2B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就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更不用提了。
像这个幕墙公司的还很多。他们大多是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二十年的爆炸式成长,规模成长到几个亿、一二十亿,说大不大,但一点也不小。人工成本飙升、人民币坚挺,成本和库存问题日益严重,都促使这些中小企业向供应链管理要效益。就这样,十几年的时间,供应链管理从以前的无人知晓,到后来被大公司采纳,再到中小企业,终于成为本土企业管理词典中的关键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