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贸形势持续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更是面临能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困境。为了压缩成本,降低开支,很多企业开始了裁员、减薪,期望借此度过难关。殊不知,裁员和减薪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在压缩成本的同时,其实企业更应该想想如何创造利润。
其实,有些利润就隐藏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如果企业不善于去挖掘,那么,即便有大把的真金白银也毫无价值。在一些管理学家们看来,与危机关头采用裁员、减薪方式节约成本、维持生存相比,通过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发现成本蓝海,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获取利润的源头。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成本蓝海, 管理学家从“临时抱佛脚”和“未雨绸缪”两种情况,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短期效应和长远战略的作用,他们指出,危机来临时,一些企业往往采用“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其实,平时加紧改进供应链管理,就能帮助企业尽快获取第四利润源(即通过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加),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危机之前,未雨绸缪,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不仅节约成本,提高利润深度,更能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专家分析,在原料价格高涨、劳动成本增加、金融危机席卷的全球背景下,通过降低生产领域的物质资源消耗增加第一利润源(即节约原材料);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第二利润源(即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以及通过合理组织仓储运输增加第三利润源(即降低物流成本),都已经被挖掘殆尽或者趋于枯竭。在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和日益增大的生存压力面前,第四利润源是继第一、二、三利润源后,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发现成本蓝海的新关键。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也是成本竞争,”业内专家介绍,“通过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获取的第四利润源,不仅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竞争水准,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加,而且也是当下成本竞争的核心。”
供应链管理应随商业模式而变谈起供应链,不可忽视的是苹果公司和ZARA。苹果将同一款产品卖予数亿用户,并能保证其优秀品牌的一致性。ZARA则颠覆传统时装业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以往的高库存问题。
供应链的核心理论认为,企业应从“大规模生产”模式向“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变。在此模式下,企业可以在保持成本、效率和质量优势的前提下实现定制化生产。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建立需要对企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重组,以期显著缩短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同时有效控制产品在全程供应链上的总成本。而要实现从大规模生产模式向大规模定制模式的转变,需要企业对原有的业务模式、供应链结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变革,并深入到企业营销、生产制造、采购供应、技术研发和物流等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建立还需要信息系统的全面支撑。
然而,“大多数组织机构没有将供应商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这无疑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管理缺失。”长期辅佐亚马逊发展,优化管理其供应链能力的国际供应链管理大师唐普金博士在由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举办的“2013年全球供应链前沿论坛”上曾经这样表示,知道如今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花多大本钱来改善供应链?绝大多数创始人还是一头雾水,一筹莫展。
据了解,亚马逊的成功之道在于根据不同时期的商业模式,设计不同的供应链和业务流程。公司创立之初,其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零库存”,即接到订单直接让出版商发货,公司本身不承担库存。发展到一定成熟程度后,“零库存”不再是惟一的解决之道,“低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被提高到战略上来。因此,其供应链管理也选择混合方式:对高需求产品大量持有,对低需求或难以有效利用仓库空间的,则外包库存。
供应链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显然,供应链市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物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认为,企业供应链管理首先要解决两大困难———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难度和客户对供应链价值的认同。在产业链基础上形成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服务方式,有利于发挥分工与合作的双重优势。企业盈利需要依靠流程(时空)基础上的价值创新,不断培养发现客户价值的能力。
联想集团副总裁刘德国则表示,联想正努力开发更多的细分市场,了解更多客户需求,运用不同的业务模式,更有效地运营各种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同时,联想积极进行纵向整合,与供应链伙伴开展深入合作,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做到合理的全球网络布局,关系到联想接下来战略的制定。
海尔集团总监陈录城也指出,海尔的成功是得益于“人单合一”的创新模式和“开放性”的组织。对整个供应链或产业链来说,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重要的是如何快速配置资源。
可见,“企业最大的挑战是让自身的发展紧紧地跟上需求的发展。如今,一个需求驱动型经济正在到来,未来需求链和供应链的结合将大放异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朱晓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