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HLEAN学堂 > 生产计划优化 >
企业生产管理之生产计划 发布时间:2016-11-23        浏览:
 

含义: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发出,会影响到生产资源调度、采购安排以及成品出库的一系列动作。生产计划编制前应收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等各类信息,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判断一个新的生产任务/新订单该如何安排。因此,生产计划的安排效果和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各部门间的协作。   

生产计划管理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信息接收:计划编制部门接到生产调度岗位(经理或其他部门直接安排)转来的生产任务或订单信息,应进行充分的确认,以了解信息背后的顾客因素。实践中常因计划时信息不精确,发生计划发出后,不得不进行再次调整和变更。这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给生产排程造成很大干扰。计划信息管理应有明确规则。

部门信息沟通:计划编订前,应充分调查生产的当前状况,材料的库存信息,采购的周期和难度,资金调度情况、现有生产状况,以及成品、半成品库存等。这些信息的调查与反馈信息的确认,信息与生产部经理的沟通,都是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也是生产计划减少变更的重要环节,包括对企业资源规划信息系统(ERP、MRP等)的应用。

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编制,需根据现有任务的生产进展,临时的人员流动情况,以及产品交付的紧急程度来综合安排。计划编制过程,应是一个信息不断沟通和确认的过程,而不单单是编制一个计划。

计划审核:作为计划发布前的确认活动,计划审核是生产管理调度的重要一环,主管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应对已经编订好的计划进行审核,并了解相关的信息,包括采购计划、库存、生产进程等。审核作为一个件套动作,可以将潜在的变化或考虑不周,及时发现并使计划可行度大大提高。

常规信息管理:计划编制部门应对常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如不同产品的物料清单(BOM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动态信息,采购材料的种类、难度、周期、常规供应效率等。这些信息的管理水平,决定计划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常规信息管理,包括各种生产作业数据的收集、流转和IT技术的应用。

计划变更:计划变更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管理任务之一,所以管理好变更过程及做好统计分析,减少后续可能出现的同类变更,是变更管理的重点。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规则,对变更原因、处理过程和定期的统计系分析,提出管理行动。

计划执行跟进:计划发出后,考虑到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和计划执行情况,计划管理部门应对计划执行进行跟进,以确保需要信息的部门或岗位,能得到各类计划执行进度或完成情况的信息。企业应对计划执行跟进的时机、内容、责任、沟通等做出明确规定。

进度反馈:生产计划执行的情况和进展及时提出反馈,进程反馈信息给采购、销售、技术、质量等部门的工作处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使销售及时获知可能的交付情况,质量、采购等各自关注自身职责的履行。

统计分析:计划管理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材料、人工、时间等超出计划范围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提交报告。计划执行的反馈有助于改进生产作业过程,并促进生产成本的控制绩效。统计分析应考虑各种便利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对企业资源计划(ERP、或MRP)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员管理:计划人员的技能、对信息处理的反应、问题敏感度等,都会影响计划的顺利执行。对计划人员管理,还应考虑对沟通能力、书面/数字处理分析能力等,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培养。应保持人员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