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734期【精益咨询】郭台铭最新演讲:再过10年机械工程师都 发布时间:2016-11-22        浏览:

精益咨询导读: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外政企对话”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智能制造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的主题演讲。

 

郭台铭在发言中重点强调了富士康对于大数据的运用,强调了大数据对于未来产业界的影响。他表示,数字经济是“中国制造2025”的根基,智能制造又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而智能制造的关键点就是大数据的积累和运用。

 

关于大数据的应用,郭台铭用富士康旗下可以做到关灯生产的几座工厂做了说明。郭台铭称,富士康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产线上的机台数据进行了多年的积累,然后利用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这些海量的机床大数据做了建模和分析,得出了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制造流程的模式化结果。再加上各种传感器技术的接入,就可以做到让机器独立自主地关灯生产。

 

除了制造领域的大数据之外,郭台铭认为,智能制造的真正革命应该是各行业之间跨界的大数据共享,未来应该将用户大数据、制造大数据和供应链大数据整合在一起,让这三者彼此互联互通,才能产生真正的智能制造。

 

关于这一点,郭台铭用天猫双十一的例子做了说明。他表示,未来通过对供应链、制造业和用户端的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就能有针对地决定储存多少原材料、货物和零部件,有针对地告诉生产线何时开工,做什么样的产品,这不但大大提升了效率,也减少了库存和资源的浪费。

 

对于未来,郭台铭认为数字化的浪潮会对制造业和产业创新造成持续的变革。从互联网的角度看,这种变革是“互联网+”,但是从工业界的角度看,这种变革应该是“+互联网”,即“智能制造+互联网”的结合。

 

以下是郭台铭的演讲内容:

● ● 

 从大数据走向智能生产

 

因为我们来自于制造业,数字经济是“中国制造2025”的根基,我们认为数字经济跟传统制造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数字经济让我们学会了怎样从传统的制造变成智能的制造,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加上互联网的运用,走向了智能制造的时代。所以我们叫做“智能制造+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而智能制造所产生的数据,反过来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平台。有关于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的流程,我们积累了制造流程的全记录,我们有好几座工厂已经做到了可以关灯生产,就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这里我把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跟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我们智能工厂生产流程的智能全记录,代表每一个单一机台的数据积累。机台跟机台之间我们用物联网的技术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数据产生以后要建立模型,也就是怎样利用数据,即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机台所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自动化地处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有影像辩识,有信号处理,我们对所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全记录。

 

所以讲海量的数据其实是一个生产过程的全记录,一般一座工厂可以产生几百亿笔的生产数据单元,因为透过影像辨识不只是得到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影像的数字。通过影像的辨别,可以让机器彼此之间的生产过程用影像控制,每一个单笔的数据控制每一个制造的流程,是否跟上一个制造流程在影像的辨别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做到这一点以后,我们才可以做到关灯生产。

 

关灯生产以后我们可以将人拿掉,所以物跟机器设备之间就需要彼此沟通,可以想像我们一座工厂有几千个物件、几千部机器,它们之间在彼此的沟通,在传送信息,过去传统的自动化,传统的机器人生产,都是用人跟机器作为控制的界面,现在完全是物跟物,物跟机器,机器跟机器之间自己联网的界面,所以我们就凭借物联网进入到无人自主生产。

 

目前无人自主生产我们都还有很多的瓶颈,大量生产以后,不能等事后再质检。生产的每一个过程都要检查,所以每一个步骤我们都要自动化,最后我们把所有的生产数据回馈,让我们了解到完整的生产过程,检验产生出来产品是否合格。最后我们还要把所有的数据完整地保存下来,作为下一代产品设计的参考,这是我们智能工厂生产过程全记录的特色。

● ● 

如何有效地利用大数据

 

富士康要强调的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方面的大数据。我们用的是上线、云端、联网、互通与反馈,在我们公司内部叫做“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我们用到了大量的云端技术,移动通讯的技术,讯息影像的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5G的技术。我们用很多海量、甚至是天量的数据,这些完整的生产流程数据,从头到尾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几千亿笔数据漏掉了一个环节,漏掉了一个数据,那后面的制程就都乱掉了,而且数据之大超过人与人之间一个微信或者一个微博的数据。

 

将这样一些海量的数据搜集以后,经过我们40年所积累的制造经验,我们会分析什么样的数据什么样的参数是有用的,什么参数是没有用的。比如说我们积累了过去40年做了上千万套的模具,等到载设计任何一只手机,任何一个电视的模具时,从数据库里抓出来的数据就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数据不再告诉我们怎么标尺寸,而是通过分析以往的数据,能够自动学习下一次的设计怎样避免以往的错误,直接告诉我们公差,以后公差将不由人工的经验来判断,而是由机器自己定公差,这就是人工智慧和深度学习。

 

当我们累积了很多的经验以后,这些经验用数字和影像来告诉我们下一次我们的公差应该定在怎样的水平,经过了几次以后,我们越来越可以晓得说什么样的公差对大规模量产是最有用的,什么样的公差对产品质量是最有保证的,所以我们的误差就越来越小。

 

过去定公差的过程都是靠人的经验,所以需要很多老师傅,现在我们不需要了。过去需要的是机械工程的师傅,现在要的是会运用数据的判断者,他知道数据能够告诉我一些什么,然后运用于智能化的生产。我们任何一个工程师,任何一个生产者都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随时用手机和平板监控所有的现场流程。前面提到的关灯生产,机器人的感知是不需要用光线的,虽然机器人有眼睛(各种传感器),但并不需要有可见光,可以用虚拟信号来处理所应该搬运、储存甚至工作物件的传送。所以我们用“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来创造新一代的无人化关灯工厂,这个工厂可以对环境、对污染排放、对空气的质量进行自动化的监控,几乎可以做到零排放的境界。

● ● 

未来的智能制造应该是大数据的跨界整合

 

下世代的智能制造的产业革命应该是分享与共享跨界的大数据,包括用户大数据、制造流程的大数据,以及供应链的大数据,将这三大流程所产生的大数据彼此互通互联,才会产生下世代的所谓智能制造。目前我们在推动一个叫做C2C的模式,比如我们参加了天猫“双11”的活动,我们从用户处接到订单,由于我们对全流程都做了大数据的积累,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事先备料,也不用事先生产,我们可以根据产能,根据用户端的数据告诉我们,告诉供应商备多少的料,储存多少的货源,储存多少的零件,告诉生产线什么时候启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产品。这些都是我们运用供应链、零组件的制造商以及消费者方面的大数据得到的,消除中间那些低效率的消耗库存资源的环节,这就是运用数字经济大数据所产生的模式。

 

未来我们认为数字的浪潮对于我们制造业,对于产业的创新产生了软硬的整合,持续的结合。我们觉得去年的互联网大会跟今年的互联网大会,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过去互联网也就是说马云所讲的,是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其实我跟马云常常沟通,我不晓得这个是我触发他的灵感,还是他来勾起我的回忆,我觉得我们都有互动,因为他过去从不碰触制造,最近他开始对制造的领域,对线下领域接触。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用数字经济带动人类生活的福祉”,我认为科技本身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数字经济,未来的实体经济,未来的产业创新,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硬软整合,持续结合的过程。我们的看法是: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是“互联网+”,从工业的角度我们认为是“+互联网”。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