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725期【精益管理咨询】福特流水线蕴含的管理学之道 发布时间:2016-11-09        浏览:
精益管理咨询导读:福特公司“流水线”这一生产方式的产生,不仅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还充分的体现了管理学专业知识中的某些理念和方法,是管理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因此无论是对现代企业的生产还管理学的学术发展都具有重的历史大意义。

 

引言: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而1913年,亨利·福特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不仅设计出完善的装配线和统一精确的通用零部件,还创造出一种高效率、高效益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本文将就这种标准化和通用化的生产方式中蕴含的管理学知识,给予详细阐释。

 

 

一.福特的生产流水线

 

(一)流水线生产的概念

流水线生产是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工作地,顺次进行加工并生产产品(零件)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二)流水线生产的条件

1、产品结构和工艺要相对稳定;

2、产量要足够大;

3、工艺能同期化;

4、生产面积容纳得下。

 

(三)亨利福特的流水线

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空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第一条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二.福特流水线中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泰罗制

科学管理理论又称为“泰罗制”主要倡导者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标准化,过程化,精细化。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工资和利润都得到增长,使劳资双方的利益在经济发展中统一起来。以高工资和低成本作为最良好的管理基础。 

 

(二)泰罗制在流水作业线中的应用

泰罗进行了理论上的创建之后,广泛推行,为流水作业线提供了技术支撑。福特的工厂的组织形式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代表了传统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工业化时代的主题,就是追求更多的产量,创造更大的市场。对此,1913年,亨利·福特运用当时企业推广泰罗制的技术成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不仅设计出完善的装配线和统一精确的通用零部件,还创造出依靠非熟练工人在中心装配线上使用通用零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依照“泰罗制”的装配线工作原理,福特进一步降低了对工人手工技能的依赖,工人无须动脑思维就可以完成单一而简单的工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了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

 

当然,在创建这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的过程中,老福特也将泰罗提出的把

计划(管理)和执行(作业)的职能分离的观点充分的运用于自己的生产线运作当中。

 

他首先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能够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工作,并且寻找最佳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设计、生产、管理上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

 

(三)取得的成效

实际证明老福特将泰罗理论完美运用创立的生产线是绝对成功的,比如:以前采用常规方法的时候,一个员工要做完装配的全部工序,即使他很辛苦地工作,一天从早到晚劳动9个小时,也只能装配35~40台机器,也就是平均每20分钟组装1台。后来,他所做的全部工作被分解成了29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专人负责,这样装配台机器的时间就减少一了13分钟10秒。在1914年,公司把流水线的角度提高了8英寸,装配时间又降低到了7分钟。再后来,由于工作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用的时间又降低到了平均每台只需5分钟。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1913—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再次实现了翻番,可是在此期间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4336人减少到了12880人。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后的24年只共生产出了1600多万辆汽车,约占当时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0%,确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在当时的汽车行业只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这样的辉煌成就来源于福特将泰罗管理学精神的合理运用以及前所未有的管理革新。

 

 

三.福特管理体制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和其局限性

 

福特的管理体制不仅使自身公司受益,对后续一系列的公司和企业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在“福特制”时代,大多数企业均进行大批量、少品种的集中化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来自产品成本和销量上 的竞争。然而随着消费者时代的到来,顾客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单一的产品品种,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很多企业单单依靠批量销售标准型产品难以维系生存。其次是源于对利润追求的内在动力。“福特制”的利润空间主要是通过高效率批量生产而对成本空间进行压缩,然而这种利润方式的取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所构成的生产成本都有一个最低限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压缩。

 

“丰田制”的始创者丰田喜一郎在参观和了解了福特的流水线生产车间后,回国继续加以创新和改革,产生了另外一种赫赫有名的生产组织方式----丰田制。在“福特制”的基础上“丰田制”的核心思想是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生产要素,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致力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降低库存,将零部件生产外包给周边的小企业。丰田的这种模式减少了运输环节,被世界汽车制造业视为较理想的生产方式。

 

总结: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出现,使每一个生产岗位有了标准化和通用性.由此,只有少数技术工人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被彻底颠覆。当一双黑乎乎的挖煤工人的手,也能造出“神秘的汽车”时,就意味着一个最普通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被提高到了技术工人的水平之上。这是流水线生产方式本身的功劳和胜利 。在工业时代,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正是因流水线制生产方式而出现。但在知识时代,流水线制生产方式恰好成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阻碍,因为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是因生活方式、而出现。因此,当社会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向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相应地要求工业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单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生产方式的弱点就日渐明显了。但不能否定福特流水线产生的划时代意义和在当时的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