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HLEAN学堂 > 品质安定技术 >
供应链质量管理大扫盲 发布时间:2015-03-10        浏览:
 

    对于一般卖家而言,说起供应链,总觉得说不清也道不明,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有的供应链管理专著对供应链下了这样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尽管各种定义不尽相同,表述也不尽一致,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理解供应链的基本内容和实质。实际上,供应链的范围比物流要宽,不仅将物流系统包含其中,还涵盖了生产、流通和消费,从广义上涉及了企业的生产、流通,再进入合格到下一个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并连接到批发、零售和最终用户,既是一个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再流通的过程。狭义地讲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制造,到销售至终端用户的全过程。


    谈到供应链要说到的东西很多,这里就挑选鞋类的供应链质量管理,针对不同的供应模式,来个供应链管理的初级管理大扫盲。

                              

模式不同对症下药
 

授权营销(专卖店)


    在授权营销中,一般卖家只负责零售,生产质量是由品牌商负责,所以品牌的选择就很重要,诚信是合作的基础。在日常销售中,卖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进货前需索取、查看检测报告;销售过程中客户对质量的评价;产品的退、换货情况。
 

专营店、旗舰店


    自有品牌,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只是现成货品批发或者工厂订货,贴牌生产。对于批发货品的质量管理主要对批发商的选择要格外慎重,另外要聘请专业的采购人员,他们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鞋类的材料、生产流程及简单的质量检验,交易中要对成品进行检测。工厂订货方式的质量管理上主要集中在工厂的选择、质量控制和成品检测上。
 

    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但是没有自有工厂,需寻求工厂贴牌生产。在设计开发环节首先要严格控制,然后找到适合靠谱的工厂,对于质量的把控有专人监管,出货有要对成品进行一轮检验。而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和工厂的商家除了对接少一环,在设计、工厂质量管理、检验也是一环都不可或缺的。


重点把好这几关
 

第一关:设计开发环节
 

    以鞋类为例,设计和产品开发影响着材料的消耗、制鞋的工艺、舒适度等关系鞋类质量的要素,所以应做到了解消费者的要求,将要求转化为可行。并应实现“零次品设计”,及早的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追求完美的工艺设计。设计上对于鞋的不同部位,应注意:
 

1、楦型的设计:符合脚的弓形、楦跎围尺寸等

2、帮样的设计:口门位置的控制点、中腰后帮部位、帮带设计等 

3、底部的设计:鞋底、鞋跟、主跟、内包头、内底等
 

    再者,与原材料供应商应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最终成品的质量。
 

    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SRM)旨在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实施于围绕企业采购业务相关的领域,目标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合作共赢的供应商关系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规模经济,互补技术和专利,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二关: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方法适用于批发商的选择、合作工厂的选择等,在供应链中它们同样是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遵循  “Q.C.D.S”原则,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其各方面进行评价, 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当然产品质量与其自身的质量管理是分不开的,在选择供应商时,他自身的管理也是考核的重要指标。


    供应商的选择方法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AHP)。EXPERT CHOICE是一款以此分析法为基础的客观决策支持工具.决策者进行简单的两两比较方式完成每一选择的优先级。优点是可以融合企业本身的层次做出重要的判断。


第三关: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不仅包括在制品的制造现场所进行的质量检查, 还包括在非生产部门为提高业务的执行质量而所进行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对工厂的质量控制:比如制定联合质量计划,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及时掌握供应商生产状况的变化,定期排序,帮助供应商导入新的质量体系和管理方法。


对于工厂内部的质量管理。


    1、要事前预防,防范于未然

    主要体现在新型体试做工作上,在新型体试做时要充分论证会发生的问题,解决好设计开发过程遗留的结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材料品质标准、工序品质标准和控制措施等。


    2、事中控制

    在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要设置检查点和控制点,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措施的执行,严格按照工序品质标准进行生产,抓好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信息反馈等管理工作。


    3、事后补救

    事后补救是最基础的日常管理,任何人都不能保证工作上万无一失,保持对问题的积极态度,快速、有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减少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事后管理需做好的日常工作有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针对突发性问题(如停电等),制订详尽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