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型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以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模式来适应市场.但按照传统的推动式生产管理模式来组织生产,势必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如生产效率的降低、库存量的加大、管理成本的增加、以及流动资金的急速上升,这些副作用对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是有阻碍的.只有采用准时化生产的拉动式管理模式才能避免这些副作用的发生.
准时化生产就是在需要的时间内,生产所需要量的适合需求的产品.也就是零缺陷、零距离、零库存的生产.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与质量管理是分不开的.质量管理我认为分为三层管理:1.供方的质量管理;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3.成品的质量管理.
供方的质量管理是执行准时化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采用传统的入司检查实际上是验死尸,不但不能解决供方供货质量的问题,而且由于没有库存造成了生产的停产,而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如何搞好供方的质量管理,才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提高供方的质量管理应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1. 供方管理理念、质量意识的提高.供方只有在思想上和我们接轨,才能与我们密切配合,使准时化生产顺利进行;
2.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后,他们才会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对供方质量体系的完善,才能提高供方的供货质量;
3. 统一双方检验方法,包括检验标准、检验量具.只有基准一致,才能达成共识;
4. 对供方加工过程进行指导.只有使供方加工过程满足质量要求时,才能保证供货质量的稳定;
5. 对供方无能力做到的事情要给予帮助.帮助供方制造或购买复杂的工装量具或对其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提高供方的供货质量,总之帮助供方就是帮助自己;
6. 分析解决质量问题能力的提高.要求供方在出现质量问题后,要认真分析造成的原因,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使供方能够持续改进、提高;
7. 对制定措施的问题要跟踪检查.措施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只有检查供方是否去按照措施执行,才能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
8. 总结提高.定期对供方进行考查,总结出供方的优缺点,做为供方下一步提高的方面.
总之,供方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是准时化生产的保障条件.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也是准时化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实行物流以后,大部分零部件不经过检验直接流入了生产线,给生产埋下了定时炸弹,能否顺利的排除炸弹,这就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在操作和检查中应做到以下六点:
1. 员工对来件必须进行目视检查,防止将不合格件流入生产线;
2.生产各环节要严格下序验上序的制度;
3.员工在组装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即时报告所属长;
4.员工在组装时要采用"一个"流的生产方式,避免出现成批问题.但要定义好"一个"是多大的经济批量;
5. 巡回检查员必须对待判定区的零部件实施即时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做到以下三点:
a. 对成批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即时反馈给责任部门,防止再次发生.并填写联络票或质量事故报告单报副总办,以解决生产问题;
b. 对判定的不良问题定期汇总分析,并通报给责任部门,让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c. 针对主要问题对供方进行培训指导;
6.必要时产品主管或品保科长实施判断或决定.
7.部门之间意见不一致时,由上级长决定.
在此基础上,现场管理人员或上级长应对产品的状态、仪器设备的状态、工作环境和实验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成品的质量管理关系着顾客是否继续定货的问题,它是整个拉动式生产的龙头.所以产品的最终检查必须全数检查,并且要把握住性能、精度等关键指标.在方法和手段上要控制以下八个环节:
1. 按检查员的能力和状态对检查员进行分工,使每个检查员在某个项目上都成为专家;
2. 对某些指标连续出现边缘现象时,要对操作者给予提醒和指导;
3. 对重复发生的不良项目要与相关人员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出对策.对制定的对策要专人跟踪,如达不到效果时,要继续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直至不在重复发生;
4. 在保证产品精度的前提下,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要简化试验方法和试验项目;
5. 对产品的手感、晃动、间隙等目测感觉项目制定出量化标准;
6. 按照顾客的要求,严格把握产品外观的尺度;
7. 对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应重点检查;
8. 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出防止不合格项再次发生的对策.
总之,搞好成品的质量管理,是准时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质量管理,准时化生产才能顺利执行.所以质量管理是准时化生产的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