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智能智造 >
精益在国内企业的推行现状 发布时间:2015-08-06        浏览:
1.在基础“5S”管理方面应用
  •   整理、整顿尚有欠缺,现场存在很多问题点,定置管理混乱。
  •   几乎没有目视管理,目视管理不明确,缺乏标识,物品寻找浪费时间。有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
  •   标准规范化管理做得不够,生产工作缺少标准化,作业标准不完善,标准制定不合理。
  •   设备维护保养机制不健全,故障较多,故障停机次数比较频繁。
2. 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
  •   部分人员生产理念落后,没有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生产运作理念。
  •   生产统计与分析系统不完善,难以有效评估公司生产系统的状况。
  •   生产模式造成中间在制品较大,占用了较大的资金和生产空间。
  •   对交货期不断调整,掩盖了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生产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解决,造成系统反应速度缓慢。
  •   现场缺乏作业标准,员工作业不规范,随意性强,造成品质不良。
  •   现场无标准作业管理的目视工具,管理混乱,现场物流管理缺乏标准,造成物流混乱。
 3.  品质管理方面
  •   品质保证体系不够健全,部品检查、制造检查、QC检查、自主检查等检查体系要加强。
  •   质量的过程控制能力较弱,造成大量的质量成本损失。
  •   品质的目视管理、事先品质工程诊断、预防管理、事后品质对策改善做得不够。
  •   质量数据分析不彻底,无法进行作业行为改善。
4. 管理气氛及人员能力方面
  •   基层管理者的素养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管理技术需强化掌握,特别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自处理能力。同时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
  •   需要进一步营造改善的气候氛围,进行环境渲染,如:员工培训、标语口号、现况板等方法来改善环境,从员工素养提升入手,开展改善提案活动,从而使公司整体水平提升。[4]
精益生产的特点
  •   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Kanban)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向上退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于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韧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退工序供应的准时化)。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   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   团队工作法
  团队工作法(Team work)。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的顺利进行。团队人员工作业绩的评定受团队内部的评价的影响。(这与日本独特的人事制度关系较大)团队工作的基本氛围是信任,以一种长期的监督控制为主,而避免对每一步工作的稽核,提高工作效率。团队的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团队,同一个。人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
  •   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利用现代CIM技[5]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