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如果减少浪费高效率生产,就能比以前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部件,那么工作的能率也就提高了。
如此来说,效率、能率就是每天经常用到的一种尺度。但是如果误解了这个尺度的操作方法,就不但不会有正确的评价,还很可能在能率提高的同时,原价也有所上升。
不言而喻,效率就是“机器实际做的工作和供给机器的能量的百分比”,它的值不会超过百分之百。在生产中运用这种思考方法,生产的效率就是“制作某种产品必须的劳动力和制作产品时付出的劳动力的百分比”。
如果生产效率是50%,就表示作业人员付出的劳动力只有一半在制作产品上发挥了作用。同样,80%的生产效率就是作业人员在付出劳力时,有80%发挥了作用。与前面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
所以,所谓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就是使付出的劳力中的大部分成为制作产品的因素。
与此相对,能率是比较总产量的一个概念,就是一定时间内几个人制作了几个产品。因为要比较,所以基准很必要,通常以前一个月或前一年的实际业绩为基准。有时也会说“这个月要比标准提高百分之十五的能率”,因此,和效率不同,能率有时会超过百分之百。
在一个生产线上,10个人一天生产了100个产品,经过改善后,10个人一天可以生产120个,此时能率提高了20%,但是果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一下能率的算式:
能率=生产量/人数
一般说到,提高能率,很容易马上就意识到提高分子的生产量。
靠增加机器的台数、人数来增加生产量比较容易,但是不增加机器和人员,只是全体员工努力作业,从而使生产量增加,这大概才能说是生产现场的理想状态吧。对处在高速发展和销售额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这个想法或许很好,但是,如果企业不是这种景况,该怎么办呢?
如果社会不景气或者企业销售额减少,生产计划就没有办法改变一天一百个产量的状态,有时甚至只能减产,一天生产90个。即使企业能率可以提高,每天生产120个,但在社会大背景下,其实还要剩下二三十个。这其中不止有提前支出材料费和人事费的问题,还有库存管理所需人员和场地的增加,这对公司会造成负面影响。可以说,如果提高了能率却不能有助于实际业绩,那就不是改善,只能说是“改恶”。
在这个例子当中,即使必要的数量没有变化或者减少,还是要提高与效益直接联系的能率,该怎么做呢?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10人每天生产100个零件改成8人(如果每天必要的产量是90个,就需要7人)生产,这样一来,能率提高,原价也降低了。
这样,同样把能率提高20%,就有两种做法。当然,增加台数提高能率比较容易做到,而减少人数提高能率的做法要困难很多。可是,不论多么困难,在必须以减低工数来提高能率、特别是现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有这种挑战精神。
不改变必要的数量、或者在减产的时候以增加生产量来提高能率的做法,在丰田生产方式中称为“表面的能率提高”,这种方法他们不会采用。
在不能改变必要数量,或者减产的时候,不要采取增加生产量来提高能率的做法(也就是表面上的能率提高)。
不论实施起来有多么困难,都要向降低工数提高能率进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