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465期【TPM咨询】为什么自主保养推进起来这么难? 发布时间:2015-10-26        浏览:

    TPM咨询导读:现代设备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借助先进的设备状态信息识别和诊断技术、借助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设备管理理念,其中自主维护就是比较重要也符合大多数中国企业实际的管理理念。

    自主维护的本质,是调动生产一线人员的积极性,改变以往设备操作者只管使用设备,而不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弊端,追求设备隐患和异常问题能够在初期就被发现和解决,从而避免一些小问题拖延形成大问题,导致设备故障频发或者性能劣化,加工精度降低及影响产品品质。

    从自主维护的目的看,应该说设备管理者和一线操作人员应该很容易达成一致,但为什么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大的责任推诿或者很难执行呢?

简单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以下影响因素:

    第一:尽管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加工精度降低导致的品质不良增多,但很多企业因为薪酬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这些情况出现,从收入的角度看,对一线操作人员的影响,远不如多生产几件产品带来的收入增高更直接。也就是说,与其花时间去清扫保养设备,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多生产几件产品,客观上导致一线人员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例如:很多企业都采用计件工资,这种薪酬制度,唯一的有点就是便于核算工资,而对生产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是导向的问题。

    第二:多数企业采取交接班机制,如2班倒或者3班倒,这样的机制设计,客观上也会出现不同班次的人员使用同一设备,而多数企业的基层管理模式,班组又是平行的,上早班的是甲班,上中班的是乙班等等,班组间的绩效指标统计和考核也是相互独立的,某一班次人员保养该设备比较到位,设备不见得不出问题;某一班次人员保养该设备较粗糙,设备也不见得就出问题。因此,害怕彼此多做吃亏的心理,也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机制不利于明确划分区域或设备,建议日常点检清扫可以明确到机台设备每日进行,到班组活动时,可分段或分区实施。

    第三:多数企业处于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无暇顾及改变基层生产环境,基层生产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心态无法稳定,也就谈不上顾及长远利益。笔者曾在某制造企业交流时,员工就非常坦诚地和我说:我抛家离子几千公里,图个啥?不就是能多挣点钱,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些吗?类似这种朝不保夕,今天过完不知明天在哪里的心态,指望他花很多心思用于掌握设备结构,如何避免操作失误等等,往往都是缘木求鱼,效果非常有限。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中国制造业缺乏必要的自主维护推进氛围和基础,离开这些基本条件去谈自主维护技能如何训练,针对性培训如何展开,自主维护效果检查和激励等等,都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

    因此,国内制造业企业推进自主维护,其首要条件是先搞清楚基层人员的整体状态,员工愿意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员工素质支持不支持?不支持的情况下怎么办?把这些问题想明白,相应的过程方法来有可能真正落地。

    一个企业从经营的角度来讲,不可能建一支庞大的维修团队,从全价值链的角度考虑,设备维护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的,所以自主维护应该说是很多企业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全员参与设备保全维护,所以笔者认为,了解了基层员工现况,要规划一个3~5年的推进方案,以特色活动和激励机制拉动员工的参与,配合员工的晋升通道的规划,分阶段的逐步的实现设备自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