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物质寿命的长短,生产效率和工作精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设备本身结构和性能的好坏,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设备的使用情况。如果设备使用合理,操作正确,就能够减轻磨损,延长寿命并保持其应有的精度,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效率。
设备维修制度,是指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修理所规定的制度,其内容是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①计划预修制
②计划保修制
③全员生产维修制TMP
①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简言之,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
②保养的分级
一级保养:又称操作者保养,谁负责使用谁就得负责保养。再由其直属主管来负责监督。
二级保养:其专业层次较高,通常是由厂内工务课在负责主要针对机器系统性的检查,或消耗性部件的淘汰,保养周期视机器有半年及一年不等。
三级保养:有些机器须以专业性的设备或一起方能实施检修,也就是非本厂内现有的条件可完成而需要由厂外专业性的工厂来执行。此种做法因大型机器移动不容易,通常与专业检修工厂签定检修协议,定期保养。
③操作者保养
制订保养项目及做法——机器周围地板的清洁、机器表面擦拭清洁机器是否保养得好、加油润滑、机器紧固件、皮带松动、制动开关、安全装置、放气排水。
谈到成本管理,首先要提一提“成本意识”。企业内每位员工,对于做任何一件事,都能衡量,做这件事情要付出多少代价(金钱)来完成,是不是有更直接的方法,这些想法就是“成本意识”。
1 车子跑一趟可以办一件事,也许可以把几样事情妥善安排,车子出门,可以同时办很多事情。
2 使用过的复印纸,非重要的文件可反面再用。
3 休息时间把灯关掉。
4 空调机没有超过一定的温度不予使用。
5 掉在地上的物料随时捡取。
6 在一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完成,不可拖延时间。
精益管理咨询认为上述很多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对整个企业大局影响不大,但是一个员工假如没有最基本的“成本意识”便不易培养减少浪费,改进工作的动机。
成本本来就是一种“投入”,“投入”多少,应该“产出”多少。
一个制度化的企业,应订有一套标准,在制造业,成本一般分类如下:
1 依成本因素分
(1)物料成本
(2)人工成本
(3)制造成本
2 依成本与产品关系
(1)直接成本
(2)间接成本
3 依企业之业务机能分
(1) 制造成本
(2) 管理成本
(3) 销售成本
人们总有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性,发生在你周边的事情,就是不正常,但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譬如供电突然中断,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会随即采取措施让时间成本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没有经验的人却眼看没有电,机器开不了,大家一起休息吧。这是一个相当没有成本观念的一个例子。
电脑的普及使用,取代了相当多的文书处理工作。
文书处理的工作包括拟稿、核稿、判断、分发、交办、会签、建档等 ,而文件管理的工作,主要在于使文件事务工作简化,使行政工作得予提高效率。
文件简化处理在于:分工明确、权责明确、减少没有必要的会签或审核、限期办理、文件尽量表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