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捏了一把汗。完工班是一个线长人多,流水作业节奏感特别强的班组,从班组长到员工主要由80、90后组成。年轻的他们能行么?身为80后的班组长小刘坚定地 告诉大家:“看我们的!”
在标准作业培训中,小刘凭着不服输的精神硬是把标准作业的所有文件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有些专业术语搞不懂就利用空余时间上网查资料。几个月下来,他自己整理的资料就己经厚厚一大摞。他笑叹:“我这个大老粗也成为小秀才了!”
文字资料的整理,让他学到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小刘可费了好多心思,他发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作业观察”和“改善”理解到位,前提是必须非常熟悉各工序人员的工作流程甚至细节,几年的线上工作经验正好为他现在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他首先从自己班组入手,将每个人的工作步骤详细罗列出来,通过“三票一书”比较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分析影响效率的原因,并进行思考和改进。
在手电钻工位,以前工人先用3秒时间开启红灯,再用4秒时间转身回走3步拿起电钻,再走回来进行工作;通过不断对比观察,他发现,如果把作业顺序调换一下,先到工具台上拿起电钻再直接过去开启红灯,就能节省4秒转身及回走的时间浪费,省时省力。在焊接工位,员工以前是直接蹲在地上进行焊接作业,每个作业时间为40~50分钟,员工长时间蹲下极易头晕、腿麻、腰酸,引发安全事故;改善后制作了焊接平台架,员工实现了站立作业,减少了弯腰程度,大大减低了劳动强度,每台焊接的效率提高了10%以上...
从标准作业中得到了实惠的他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把自己从中得到的益处一并分享给其他班组,让大家感受到标准作业带来的真正好处,班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他有时录下一段某工位上一名员工的作业节拍时间,与其他班组长一起探讨作业顺序,运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方法分析作业:哪些地方可以调整,哪个动作可以改进,是否可以增加工装...这样的分析会成了他与其他班组长们深入学习标准化的一个平台。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门封工位上气包从底下换到了上面,操作起来更加顺手;还有他们自己制作的钻孔工作台、铭牌工具夹等更是让现场物品摆放更有序...
“要说我们为啥拼命搞标准作业,因为真的学到东西了!”小刘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