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HLEAN学堂 > 现场管理 >
精益生产现场管理 发布时间:2014-08-31        浏览:
      按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生产现场管理必须合理地组织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信息流及时准确,使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的状态。具体地讲,生产上精心组织,管理上精雕细刻,工艺上精益求精,成本上精打细算,操作上精耕细作,精神上精诚团结。

      
1、生产上精心组织。
      
本着精简、合理、优化、高效的原则,核定生产现场岗位的定员定编。实行岗位优化组合、人员竞争上岗,把人力消耗和人工成本降到最低点。加强对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优化生产现场,对不利于生产的有效运行、影响生产现场整体形象的现场问题,比如脏乱差和跑冒滴漏现象,下大力气治理整改,为安全、稳定、有效生产,创造良好的现场环境。

      
2、管理上精雕细刻。
      
按照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企业现场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八个零”,即合理定置物品,工作需用时寻找时间为零;合理布局生产现场,物流走向损耗为零;合理安排生产,产品浪费及库存积压为零;严格工艺纪律和工艺操作规程,操作失误和产品质量不合格现象为零;加强现场巡检和设备维护保养,装置跑冒滴漏现象为零;准确及时填写各种现场原始记录,规范现场各类信息标识,装置系统程控仪表、电讯、计算机保持有效运转,信息显示、传递误差现象为零;严格安全生产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隐患、事故为零;不断提高现场人员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气,现场人员不良行为为零。

      
3、工艺上精益求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面临着市场的严峻挑战。一切为了用户,一切满足用户,始终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宗旨。鉴于目前用户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挑剔,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要,企业有必要制订一系列优化生产工艺方案,不断改进产品工艺配方,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4、成本上精打细算。
      
生产现场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班组经济核算为主。现场成本核算内容包括生产成果和生产消耗两个方面,具体经济指标有产量、质量、设备利用率、原材料、动力、能耗、工时利用、安全生产指标等。目前,企业现场生产成本核算大多数是采取“三比、两找、一落实”的方法。所谓“三比”,就是本班组本期实际同计划指标(或承包指标)、定额相比,本期实际同上期完成情况比,本期实际情况同兄弟班组相比。所谓“两找”,就是找原因,找经验教训。所谓“一落实”,就是把改进的有关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现场人员和各个岗位上,并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5、操作上精耕细作。
      
上岗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合格证,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生产特点及工艺、设备和物料状况,学徒、学员等无证人员必须有专人监护,严禁独立上岗。操作人员不但要熟悉本岗位工艺流程、工艺原理、技术指标,对岗位所管辖设备,也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四过硬”,即操作技术过硬,维护保养设备过硬,产品质量过硬,复杂情况下处理问题过硬。

      
6、精神上精诚团结。
      
坚持以人为本,把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原理运用到生产现场管理中,以现场团队精神为核心,做到精诚合作、精诚团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现场人,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主要精神宗旨。一是要理顺思想矛盾,增强现场凝聚力。根据现场人员的思想实际,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坚持说服教育和疏导教育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二是要树立团队精神,增强现场战斗力。每个岗位、每个生产环节要树立全局的观点,服从于生产现场整体优化和整体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指导思想,在统一目标的指导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做到心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要建设现场文化,增强现场形象力。大力加强生产现场文化建设,树立现场先进人物典型,以榜样引路,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现场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创造文明生产现场,提高现场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