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HLEAN学堂 > 设备安定技术 >
维修费用的计划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4-10-22        浏览:
编制好维修费用计划是加强维修费用管理的首要环节:

(1)维修费用计划的编制

计划的科学性是正确编制和实施计划的关键,为此,维修费用计划的编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确保设备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及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基础上编制

2)在提高维修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编制

3)在选用先进工艺和使用技术的基础上编制。

       维修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和日常维修费用。大修理费用计划是企业主要设备大修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大修理项目施工中采用的技术组织措施、劳动效率、材料物资利用的综合表现。应在经济活动分析基础上,根据先进的技术经济定额,编制大修理费用计划并进行经济费用核算。日常维修费用是与设备日常维护检修有关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包括材料费、劳务费等,是一种生产性消耗,这些费用应由设备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进行指标分解,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做到有计划、有限额,并逐月进行核算。

       维修费用的计划,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所需修理工时定额资料及零件更换清单,使每一个复杂系数费用指标既保持一定先进性又较可行,使全厂的维修费用(包括大修、日常维修)年平均值控制在设备原值的3%左右。

       损坏或磨损严重的设备,应单台进行费用预算,经过预算,预算修理费超过购置原值50%以上者,应考虑设备更新。
 

(2)维修费用预算的制定

       企业对维修费用的预算是采用企业计划值的管理程序,管理部门与实施部门分别制定,通过双方联席会议的形式,分析、研讨和调整相结合,取得一致意见,然后贯彻执行,力争做到维修费用按计划值管理,即不超出也不结余的结果。

制定维修费用预算所采取的原则是:

l 企业按公司经营总方针和年度的全面预算,确定本年度维修费用总资源(框架)。

l 按照产品销售合同的多少,来确定分配给各条主作业线设备维修费用的多少。

l 在实施过程中,按季、按月不断地对实绩进行跟踪,不断地修正、调整,确保顺利达成。

       确定维修费用的方法是两分两合的过程,公司与部门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和数据分别进行预算,然后合起来再进行调整;计划与实际根据各自实施的情况和数据分别收集资料,然后合起来再进行修正;最后再与上述总资源(框架)来平衡,做到上下一致,作为共同的目标,列入计划值体系。

1)企业、公司的计划财务部门,进行“维修费用的目标预算”

       根据公司经营总方针: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及本年度的经营指标;编制的原则:在公司经营总方针指导下,本年度企业计划编制的重点和确保对象;生产计划:按照产品销售合同的多少,来确定各条主作业线设备综合效率的高低;生产、维修成本指标:参照企业历年来的全面预算和生产、维修的标准成本;可以通过信息及对标(标杆)管理,与国内外同类型的先进企业和指标进行参考。

       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本年度维修费用的目标预算。

2)企业、公司的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维修费用的预算草案”

       根据编制部门的方针:要考虑设备的维修模式、点检和状态监测的统计概率、本年度要确保的主作业线的现状、维修人员的能力以及维修资材库存和到货的情况;本年度维修工程计划:按照上述要求和点检的周期管理表来预测重大维修工程的项目;上年度维修工程的实绩:主要参照工程的项目、规模、维修过程效率和主要的绩效;对维修费用的要求:主要考虑和对比物价指数、人力资源和市场价位对维修费用的影响;维修费用实绩记录:包括维修费即MH值(人员数×工时数)和资材费(维修材料费+备品配件费)的对比,观察使用有无变化,维修效率有无变动,设备综合效率的升降等情况对维修费用的影响。

3)按规定的时间,双方做完了“维修费用的目标预算”和“维修费用的预算草案”后,即可安排双方联席会议,可以邀请设备技术方面相关的工程师、重点设备相关的检修专家共同参与,分析、研讨双方的观点,肯定双方合理的一面,有争议的项目可以记录在案,不必取得一致,以此来进行调整,以取得数值上的相近或一致。

4)总的维修费用初步确定后,再与总资源(框架)来平衡,做到上下一致,作为共同的目标,列入计划值体系。一般的情况总是上紧下松,基本上能满足各维修部门的需要。

5)最后确定的“维修费用预算”,各部门确认的是一个数值,就像给你一个“笼子”,各主作业线的设备管理组(即各主作业线设备的点检组)就在这个“笼子”里作文章,按照点检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列出维修项目,同时列出维修资材的购入计划,安排好“笼子”里的费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确保本年度产品的安全生产和各项作业任务的完成。

6)列出的项目可以委托设备维修部门进行检修,检修的人员在检修前必须做好维修项目的“工时工序表”,检修结束必须做好维修工程的实绩记录,填写专用的“维修工程记录表”,并交给点检组,待到月末点检组汇总“月维修费用实绩”,按图9-1的流程,形成闭环管理,不断PDCA循环。通过设备资产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有助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维护费用管理,如图9-2所示。

 

(3)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

       企业根据不同情况,由设备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全厂维修费用进行指标分解,对各车间、部门实行限额控制,做到有奖有罚。各车间的维修费用由车间机械员具体掌握和使用,车间内部可按维修区域分配一定的数额,而车间留下一定数额作为应急和较多费用调换件使用。具体管理方法有:

1)费用限额卡:如表9-5。

       当费用发生时,逐笔登记,随时结出余额,定期结算。

2)维修费用结转单:如表9-6。

       当车间领用材料或备品配件等物资时,部门之间劳务协作时都填写此表,最后通过企业内部财务部门进行费用结算。

3)维修费用的统计核算

       车间应进行单项维修费用的核算。例如小修费用的核算,以加强对维修工人的考核。同时,还要进行单机维修费用的统计核算,即把每一台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耗的维修费用进行累计,可以综合评价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从而评价其经济效益,为改善维修管理,降低维修费用提供资料。
 

 

降低维修费用的主要途径

(1)设备维修费用与生产费用的关系

       目前,我国设备维修部门所处的社会地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仅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纯辅助部门;第二种是归企业所属,但独立核算的维修部门,既要承修本企业的设备,还可以为社会服务;第三种是独立的区域性机修中心,属于一种修理企业。随着维修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近期可过渡到第二种,远期将是第二种、第三种并存的局面。

       西方国家在决策设备修理和维修保养的措施时,首先着眼于投资的经济性。认为投入了这笔费用,可从两方面研究其引起的生产费用的降低。一方面是减少停机时间,减少生产废品和加班,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是在维修部门内部,采取一系列组织技术措施,降低修理和维护保养的直接费用,因为这些费用最终也计入生产费用之中。

       欧洲国家维修团体联盟于1990年10月15日在德国召开的第十届学术年会上,提出了“维修——为了未来的投资”的口号。改变了过去认为设备维修属于局部更新,是恢复性投资的狭义概念,而把它引申为保证企业生存、发展、取得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一种连续性投资。维修投资像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一样,是可以回收的,它相当于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持续下去的那部分投资。对于维修经济效益,要有系统工程的观点并考虑寿命周期费用。
 

(2)降低维修费用的主要途径

1)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时修订工时定额

       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工资费用,另一方面又可以缩短停修时间。就目前来看,工资约占大修理费用的40%左右。

2)节约材料物资的消耗,及时修订费用定额

       节约材料物资消耗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从采购、运输、储备、使用等每个环节,都具有节约的可能性。及时修订费用定额,使之处于先进合理的水平,对于约束和控制维修费用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提高决策水平

       购进或自制设备符合质量要求,是减少后期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的重要环节,决不可单纯追求节省设置费而忽视后期出现的维修费用的增加。

4)提高修理和技术改造质量,减少日常维护保养费用

       提高设备修理和改造质量,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维护保养费用,而且还可以减少故障停机损失和降低生产产品的废品损失。

5)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精心操作,加强日常维护保养,避免非正常磨损的意外事故,延长使用寿命和大修理周期,是节省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

6)提高设备维修的经营管理水平

        节省非生产费用开支,降低固定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负荷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对节省维修费用都有很大影响。

7)维修资源的科学配置

       设备维修资源归纳起来包括有五大资源:时间资源、资金资源、劳动资源、材料资源和技术资源。合理科学地配置这些资源,使各种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的结合,是降低总体维修费用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