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工位的布局
▌1.TPS在设计阶段的重要性
通过改善生产线的浪费而将其彻底排除,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是TPS活动的目的。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有的生产线容易出现问题,有的生产线不怎么出现问题。特别是有些时候,在容易发现问题的生产线上,有些浪费现象就算你清楚的认识到它一定会发生,可是因为很难应对,依旧束手无策。
这些问题,由生产线形态与设备的式样引起的也不在少数。
既存的生产线:
1.容易出现浪费的线体 --很多情况不好处理
2. 不太出现浪费的线体
(不好做对应处理的线体的实例)…作业孤岛
TPS观点认为工艺布局最坏的情况之一是“作业孤岛”。而这样一个工人散布在大型设备中的工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1) 这种生产线上的问题点
1.即使进行作业改善,也只是增加了工人等着工作的时间,并不能抽调出人来。
2.不能根据生产量的变动进行人员的抽调,减产时生产效率剧减。
3.若想消灭作业孤岛…需要投入大量改善费用
(2) 最好的对策
从一开始就就不建这样的工场--在工厂设计阶段就沿用TPS思路
▌2.JUST IN TIME与工艺设计
▌2-1.减少库存的必要性
减少库存的目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1. 优化资金周转。
2. 排除“库存浪费”,提高收益率。
3. 使问题点显在化,强化生产体制。
(1)优化资金周转
若减少库存、缩短下线周期,则投资的资本能很快的被转化成现金,可将其作为增加利润的流通资金再次运用。
并且,若这种状态的资金周转能稳定优化,则能减少贷款、削减利息负担。
(2)排除“库存浪费”,提高收益率
若存在库存,则必须额外多出保管的仓库和空间,又会产生每天的维护与库存管理等多余的工作,甚至有些地方想要将这个负责的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允许多余的库存存在的观念是阻碍收益率提高的要因。
1.浪费库存利息
2.需要多余的仓库和面机
3.库存管理的浪费
4.库存维护的浪费
(3) 使问题点显在化,强化生产体制
在减少库存的目的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这种通过使问题点显在化来强化生产体制的想法。(问题显在化的形成机制)
我们想一下当某台生产设备停工时的情况。
1. 库存多的工场
如果没有库存,若设备2 停工,则前后工序也会马上停下。
若某一处停工,则全线停工。在这种条件下,只有班长自己苦于处理问题的局面就会变成工长来想办法、场长来想办法,甚至是社长也来想办法的好现象。这样,“问题被放大,改善的需求不言而喻”。TPS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在高层采取行动,提高处理问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