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故事……历来一直为国人所熟知
有一天,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的回答:“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个却默默无闻呢?”
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得了病,但还没有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在给别人去除预先的病。
我二哥只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如果发展下去,那就是要命的大病啊。
我的医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人已经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出手治病,往往能够起死回生,所以我的名声就传遍天下。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对于善于解决问题的“能人”的标准和评价问题。在企业里也有这样三类“能人”,一种是在管理或具体工作中有比较大的问题暴露的时候,开始筹划解决,大刀阔斧,在周密的个人或团队努力下顺利解决了问题的肌瘤,使工作重新走向发展正轨;第二种是在管理或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没有酿成严重后果的时候,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避免了公司损失的扩大;第三种是在管理或具体工作中,当问题刚刚有些苗头的时候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及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在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对同样一个问题的处理解决,最优思路是第三种,第一种思路可能是属于好方案中的中下策。这就是扁鹊弟兄三人的差别。
在具体企业里的事务处理上,重点表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与控制方面。作为企业管理者,每个人都会很自然的想到象扁鹊的两个哥哥这样的一类人,才是我们企业最需要的。虽然相信我们的企业里会有很多这类人,然而他们却是象扁鹊的两个哥哥一样默默无闻。因为他们看起来并没有象扁鹊们一样做的轰轰烈烈,业绩一、二、三等等说的清清楚楚,所以在一般具体考核与评价上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往往给予的评价与个人的实质性工作贡献有较大的差距,时间久了,这个人的成就感就无法得到最基本的满足,无法发挥更大的价值,甚至会另寻平台发展。对于企业来讲,这种潜在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如果这样一批人在企业有好的发展,那绝对是“宝贝”。
▌那么,我们如何去寻找发现和挖掘这种潜在的人力资源呢?扁鹊的“哥们”在哪里呢?我想有如下几点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做的:
▌1、要加强具体工作中的计划管理
计划做得如何,计划管理的如何,反映了计划者对自己工作的前瞻性的管理和预见性解决措施,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又能够反映出对本职工作的及时纠偏能力和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能力。
▌2、要加强总结性的工作
一个项目做下来或者一件事情做下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组织好工作的总结,包括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原先的一些预备方案的比较等,暴露每一个工作链条上出现的问题和优点累计,这样就会对这项工作链条的每一个岗位都会有个相对较为准确的判断。
▌3、谁来充当关注者和评价者
要倡导和要求具体事务管理者和相关的部门关注并记录这方面的信息。不仅只重视结果,更多的要重视过程,要多关注每一个岗位他们的具体工作环境,一件事情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的,这个很重要。在具体用人和评价上都应给予实实在在的肯定。当大家都来关注的时候,企业工作氛围就会慢慢的变化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再造过程。
▌4、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就是善于发现或培养好的人才,当一个好的管理者发现并任用一个好的下属并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时候,企业怎样给这个背后的管理者一个好的评价,这个很重要。从企业外部推荐人才要奖励,从内部培养和发现人才更是难得。